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如何防止抗面肌痙攣藥物的不良反應

臨床治療面肌痙攣時常用到卡馬西平、苯妥英鈉等藥物, 使用過程中, 偶爾會出現藥物不良反應。 變態反應引起的藥疹較為常見, 可在用藥後數日至十數日內發生, 表現為由輕微的紅斑及丘疹發展到嚴重的剝脫性皮炎、大皰性紅斑、中毒性表皮松解等, 常伴有發熱、心率加快、淋巴結腫大、水腫等全身症狀。 紅斑、丘疹多由胸、背、足部皮膚開始, 逐漸蔓延至頭面部、四肢, 部分可累及口腔、肛門等黏膜部位, 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 若不及時治療, 可發展為剝脫性皮炎, 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除此以外, 卡馬西平、苯妥英鈉等治療面肌痙攣的藥物不良反應還包括頭暈、肝臟損害、白細胞下降等,

因個體差異的緣故, 發生時間及嚴重程度都有所不同, 但無論如何都是需要密切觀察並積極治療的。

藥疹發生後, 首先要停用致敏藥物, 還要避免使用化學組成相似的藥物, 必要時給予抗過敏藥物, 對重症患者, 需要給予靜脈點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應用抗生素、維生素及無菌隔離等治療, 一般預後較好。 同時對其他不良反應也要給予相應的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