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面肌痙攣怎樣治療

面肌痙攣, 又稱面肌抽搐, 主要表現為面神經支配肌肉的發作性、非隨意性抽搐, 最常累及眼瞼(眼皮跳), 也可累及面頰、口角肌肉, 發作嚴重時患側眼裂縮小, 口角受牽拉歪斜, 常在疲勞或緊張時出現, 安靜和入睡時常常減輕或消失。 面肌痙攣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類型, 那麼, 面肌痙攣怎樣治療呢?

原發性面肌痙攣占絕大多數。 原發性面肌痙攣絕大多數是由於面神經出腦幹段受到異常行走的血管壓迫所致。

繼發性面肌痙攣比較少見, 可以由於橋腦小腦角區的腫瘤、血管瘤、囊腫、外傷, 或者由於腦幹腦炎、延髓空洞症、面神經炎後遺症等病變所致。

常常伴有其他顱神經受損症狀。

面肌痙攣的常用治療方法有下列三種:

1. 藥物

常用卡馬西平、氯硝西泮、巴氯芬、鎮靜藥, 但是大多數情況下療效不佳。

2.肉毒素注射

肉毒素注射只能獲得短期療效, 一般3~6個月復發, 需反復注射, 部分患者反復注射後效果逐漸減退, 並可出現眼瞼下垂、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等症狀。

3.微血管減壓術

微血管減壓術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治療原發性面肌痙攣的首選方法, 術後有效率達98%左右, 復發率5%左右。 手術在顯微鏡下進行, 只需在乳突後做一直徑約2.5~3cm的小骨窗, 找到壓迫面神經的血管後, 將相關血管與神經分開, 並在兩者間墊入適當的材料即可。

手術的安全係數較高, 絕大多數患者術後可以恢復如正常人, 但很少數的患者會發生不同程度的面癱、耳鳴、聽力減退、感染、出血等併發症, 死亡率很低或接近於零。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