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將紅斑狼瘡分為5種類型, 包括熱毒熾盛型、陰虛內熱型、脾腎陽虛型、陰陽兩虛型及氣滯血瘀型, 每一型的症狀有所不同。
1.熱毒熾盛型
臨床表現為面部紅斑鮮豔, 伴有瘀斑, 甲周紫紅色, 指(蹠)甲遠端弧形紅斑明顯;高熱, 煩躁不安, 頭痛, 口渴、咽幹, 口腔潰爛, 大便秘結, 小便短赤, 舌苔薄黃或黃糙, 脈滑數或洪數。
2.陰虛內熱型
面部蝴蝶形紅斑, 光敏感性強;長期低熱或自覺內熱, 手足心熱, 口渴、咽幹, 關節疼痛, 心煩急躁, 少眠不寐, 時有咽痛, 舌質紅, 苔少或薄黃, 脈細數。
3.脾腎陽虛型
紅斑不顯, 面色蒼白, 形寒肢冷,
4.陰陽兩虛型
面色蒼白, 腰酸肢冷, 面部及下肢浮腫, 舌質淡胖而潤, 脈細無力或沉遲;多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伴有腎臟損害的患者。
5.氣滯血瘀型
皮損多紅中帶紫, 或有色素沉著, 可見瘀斑、紫癜;飲食較差, 噁心噯氣, 兩肋疼痛, 可見肝脾腫大, 月經不調, 舌質紫或有瘀斑, 苔少, 脈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