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的高發群體是兒童, 急性中耳炎的病因大致有三種, 如咽鼓管感染、外耳道感染、血行感染, 急性中耳炎的症狀表現為持續性劇烈疼痛等, 急性中耳炎的治療可口服抗生素等方法, 下面一起瞭解一下吧!

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腔的急性炎症, 由於病因和病程不同, 可分為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兩種。

1.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

首發症狀為耳部疼痛, 耳內有種阻塞感, 或壓迫感。 有時全身出現微熱, 頭痛, 鼻塞流涕, 咽喉疼痛等症狀。 細看耳部時, 會發現耳膜輕度內陷,

邊緣血管呈放射狀擴張, 鼓膜呈淡紅色, 失去了正常的光澤。 若鼓室內有很多分泌物時, 鼓膜可向外突, 聽力減低, 或因傳導而耳聾。 一般經過治療而很快會恢復, 但也有轉為化膿性中耳炎。

2.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這種中耳炎, 耳深部銳痛, 逐漸加重為跳痛或鑽痛, 當打噴嚏、呵欠時, 疼痛更加重, 疼痛可連及頭部, 聽力下降。

局部可見鼓膜標誌完全消失, 呈暗紅色, 鼓膜外突, 若已有穿孔時, 膿汁自穿孔處外流, 並在外耳道有膿性分泌物。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一般多伴有全身症狀, 如發熱、頭痛、口苦、咽幹、飲食減低, 小便短赤, 大便乾等症狀。

上述兩種急性中耳炎, 均可使聽力下降, 以致遺留耳膜穿孔的後遺症, 或慢性反復發作, 所以儘量在非化膿期得到徹底治療,

避免其後患。

急性中耳炎的病因

咽鼓管感染

止呼吸道感染後, 鼻咽部分泌物可因擤鼻、吞咽及嘔吐等進入鼓室, 也是造成中耳炎最多見的途徑。

小兒發病率高的原因

①易患急性傳染病, 急性中耳炎的病因如麻疹、猩紅熱、百日咳和肺炎等, 主要表現在上呼吸道發炎;

②小兒咽鼓管較成人相對短而直, 比較水準, 分泌物易於經此管道進入鼓室;

③小兒多仰臥吮乳, 特別是人工喂乳時, 嘔吐物和多餘的乳汁甚易流入鼓室;

④小兒多患增殖體肥大和管周淋巴結炎, 易阻塞咽鼓管口, 妨礙引流而致發炎;

⑤小兒處於萌牙期, 經常食欲不振, 局部腫脹, 局部腫脹, 抵抗力減弱, 易於感染其他疾病;

⑥先天性唇裂、齶裂致齶咽功能不良,

易引起咽鼓管感染, 而鼓室內粘膜下胚性組織多, 抗感染力弱。 增殖體、鼻息肉等手術, 急性中耳炎的原因是由於出血和填塞物過久, 亦易引起鼓室感染。

外耳道感染

比較少見, 如戰時火器震傷, 挖耳損傷, 拳擊和跳水引起鼓膜破裂後感染。 嚴重的外耳道炎, 久之鼓膜糜爛潰破亦可引起鼓室感染。

血行感染

最少見, 急性重度傳染病和膿毒血症, 細菌經動脈直接進入鼓室, 亦可由靜脈血栓感染而進入鼓室。

急性中耳炎早期病毒抗體滴定往往升高, 急性中耳炎的診斷可能為腺病毒和流感病毒感染, 繼而細菌侵入, 小兒多是肺炎球菌、溶血性流行感冒桿菌和β溶血性鏈球菌, 成人多為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變形桿菌等。

稍晚, 鼓膜穿孔, 即成混合感染。

急性中耳炎的症狀

通常首先出現的症狀為持續性劇烈的耳痛, 暫時性聽力下降。 幼兒急性中耳炎的症狀常有嗜睡、嘔吐、腹瀉等症狀。 體溫升高達40.5℃, 鼓膜充血, 腫脹。 鼓膜破裂後, 起初有血性分泌物, 繼之為粘液性, 最後為膿性分泌物流出。

急性中耳炎嚴重的併發症包括鄰近骨質感染(乳突炎或岩骨骨炎)、半規管感染(迷路炎)、面癱、聽力損失、腦膜炎、腦膿腫等。 嚴重併發症急性中耳炎的體征有頭痛、重度耳聾、眩暈、寒戰、高熱等。

急性中耳炎的治療

可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 羥氨苄青黴素對任何年齡組的感染都是首選藥物, 急性中耳炎的治療亦可用其他抗生素。 腎上腺素類藥物可保持咽鼓管通暢,

抗組胺類藥物對有過敏反應者常很有用。 若有嚴重的或持續性疼痛、高熱、嘔吐或腹瀉, 鼓膜腫脹未破者, 可作鼓膜切開術, 讓膿液流出。 鼓膜切口可自行癒合。

急性中耳炎的注意事項

一、積極治療傷風感冒, 減輕病情對身體的危害。

二、遵從醫生囑咐, 堅持用滴鼻藥水滴鼻。

三、在感冒期間, 及時排出鼻內膿性鼻涕, 但切莫用雙手捏緊鼻子擤鼻涕, 避免將膿性鼻涕壓入耳咽管開口。

四、得了急性中耳炎, 要及時滴耳消炎藥, 並服用對症的抗生素。 以避免中耳膿液增加引起鼓膜穿孔, 造成化膿性中耳炎, 影響今後的聽力。

結語:以上對急性中耳炎做了詳細的介紹, 您是否已有瞭解。 誘發急性中耳炎的病因有很多, 但是只要我們做好預防工作,就會防患於未然,一旦患上急性中耳炎,就要及時治療,以防意外發生。

但是只要我們做好預防工作,就會防患於未然,一旦患上急性中耳炎,就要及時治療,以防意外發生。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