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 現在市場上, 有很多種的羽絨服, 品質也參差不齊。 價錢更是從幾百塊到幾千不等。 那麼, 面對紛繁複雜的羽絨服種類, 我們該如何挑選呢?
一、看填充物
在羽絨服的吊牌中會標明填充物的類別, 一般分為鵝絨或鴨絨兩種。 同等含量的鵝絨比鴨絨保暖性更好, 價格也較貴, 因為從更大更成熟的鳥類身上採集的羽毛會更保暖, 至於是白鵝絨還是灰鵝絨對於羽絨的保暖性影響不大。
二、看標籤
有些人在買東西的時候, 習慣性的都不看標籤, 其實, 如果是比較正規的商家生產的, 標籤上肯定會有品質標籤、檢測報告等,
三、看含絨量
鳥類的羽毛, 一般可分為“羽”、“絨”兩類。 羽毛中間有一條軸, 名為“羽軸”, 而“羽軸”兩旁的兩排堅硬的“羽枝”叫“羽毛”, 其主要的功能是在鳥類飛行煽動空氣;而“絨”是羽毛中沒有“羽軸”的羽毛, 看上去像棉花一樣, 由許多細長和柔軟的纖維絲不規則地聚集在一中心點而相連於鳥類的身體上。
“絨”是唯一天然的最佳及最輕的保溫物質, 羽絨服的含絨量指的是“絨”的含量, 戶外羽絨服的含絨量一般在80%以上, 這樣才能保障保暖效果。
一般情況下, 含絨量也能夠在吊牌中看到, 當然也可再檢測一下:挑選羽絨服時, 用手摸捏羽絨製品,
四、看蓬鬆度
蓬鬆度也是衡量羽絨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標, 但其測量的相對誤差也較大, 很多吊牌中不標明蓬鬆度。 挑選羽絨服時, 可將羽絨製品放鬆鋪平, 讓其自然恢復三分鐘, 再用手按壓製品, 隨即將手鬆開, 如果能很快回彈恢復原狀, 可說明羽絨服的蓬鬆度比較好。
蓬鬆度代表羽絨服的“質”, 即指每一盎司(30克)羽絨所占體積立方英寸的數值, 可以說蓬鬆度越高, 同樣充絨量下的羽絨可以固定更大體積的空氣層, 保暖性就越高。 戶外羽絨服的蓬鬆度一般分為550、600、700、800和900。
蓬鬆度為500的羽絨服, 屬超輕型羽絨服, 穿著舒適輕便。
蓬鬆度為800的羽絨服, 具有超高的保暖隔熱性,
五、看克重
克重是指一件羽絨服填充的全部羽絨的重量, 包括“羽”和“絨”兩項, 一般來說200多克、蓬鬆度800、填充95%白鵝絨的羽絨服已經很保暖了。 想想看, 一條厚羽絨被子的克重也不過是1000克。 當然挑選時不能單看克重, 還要考慮一件羽絨服的總面積。
六、看面料與做工
一款保暖又輕便的羽絨服, 對於面料有什麼要求?一是防風、二是防潑水、三是防鑽絨、四是輕便, 寒風凜冽、雨夾雪的天氣時穿著, 不會打濕衣服從而使羽絨因受潮而收縮, 導致保暖性下降。 為了滿足這些條件, 戶外品牌多開發特殊的高科技面料。
七、看拉鍊
不同於一般衣服上的拉鍊, 羽絨服的拉鍊要求順滑、防水、有防夾裝置、極寒天氣下能正常使用, 這些都是根據羽絨服特殊的穿著環境決定的。
八、聞味道
鼻子貼近羽絨服仔細聞, 如果有臭味或者其他異味, 就證明裡面的填充物是劣質的羽絨, 就不要購買了。
九、拍一下羽絨服
用力拍一下羽絨服, 如果有很多羽絨鑽出來的話, 或者有其他的灰塵出來, 說明布料防鑽絨性比較差, 而且做工不細緻。
十、防水性的要慎選
有些人喜歡在買羽絨服的時候, 想要那種防水的, 密封性是比較好, 而且不鑽毛, 但是這樣面料的衣服透氣性也會很差, 因為長期穿著, 水汽不易散發, 羽絨很容易因為受潮而發黴, 從而影響衣服整體的防寒性。
提示:購買時還要注意剪裁, 用於固定羽絨的格子越多越好, 否則洗過幾次後, 羽絨可能會結團, 羽絨分佈不均勻, 保暖性會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