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涎腺混合瘤如何診斷

診斷檢查:

為明確頸部腫塊的原因及其性質, 診斷時應注意以下各點:

1、詳細詢問病史:包括年齡、性別、病程長短、症狀輕重、治療效果, 以及有無鼻、咽、喉、口腔等器官受累的臨床表現, 或發熱, 消瘦等全身症狀。

2、臨床檢查:首先注意觀察兩側頸部是否對稱, 有無局部腫脹, 瘺管形成等現象。 然後進行頸部捫診。 檢查時受檢者頭略低, 並傾向病側, 使頸部肌肉鬆弛, 便於腫塊之捫摸。 檢查時注意腫塊之部位、大小、質地、活動度、有無壓痛或搏動, 並應兩側對照比較。 如前所述, 成人頸部腫塊應考慮轉移性惡性腫瘤可能,

因此, 應常規檢查耳鼻咽喉、口腔等處, 以便瞭解鼻咽、喉等處有無原發病灶。 必要時可作鼻內窺鏡或纖維鼻咽喉鏡檢查。

3、影像學檢查:頸部CT掃描除可瞭解腫瘤部位、範圍外, 並有助於明確腫塊與頸動脈、頸內靜脈等重要結構的關係, 為手術治療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但較小之腫塊, 常不能顯影。 為查找原發病灶, 可酌情作鼻竇、鼻咽和喉側位等X線拍片檢查。 對於頸部鰓裂瘺管或甲狀舌管瘺管, 可行碘油造影X線拍片檢查, 以瞭解瘺管走向和範圍。

4、病理學檢查:(1)穿刺活檢法:以細針刺入腫塊, 將用力抽吸後取得的組織, 進行細胞病理學檢查。 適用於多數頸部腫塊者, 惟其取得之組織較少, 檢查陰性時, 應結合臨床作進一步檢查。

(2)切開活檢法:應慎用。 一般僅限於經多次檢查仍未能明確診斷時。 手術時應將單個淋巴結完整取出, 以防病變擴散。 疑為結核性頸淋巴結炎時, 切開活檢後有導致傷口經久不俞愈可能, 應注意預防。 對於臨床診斷為涎腺來源或神經源性良性腫瘤者, 由於腫瘤位置較深, 術前切開活檢有時不易取得陽性結果, 卻有使腫瘤與周圍組織粘連, 增加手術困難之弊端, 故一般於手術摘除腫瘤後再送病理檢查。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