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約有70%-80%由病毒引起。 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麻疹病毒、風疹病毒。 細菌感染可直接或繼病毒感染之後發生, 以溶血性鏈球菌為多見, 其次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偶見革蘭陰性桿菌。 其感染的主要表現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腺炎。
當有受涼、淋雨、過度疲勞等誘發因素, 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禦功能降低時, 原已存在於上呼吸道或從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細菌可迅速繁殖, 引起發病, 尤其是老幼體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竇炎、扁桃體炎者,
鼻腔及咽粘膜充血、水腫、上皮細胞破壞, 少量單核細胞浸潤, 有漿液性及粘液性炎性滲出。 繼發細菌感染後, 有中性粒細胞浸潤, 大量膿性分泌物。
一、急性鼻炎:成人多數為鼻病毒引起, 次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等。
二、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氣管炎
病毒性咽炎: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腸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
病毒性喉炎:多由鼻病毒、流感病毒甲型、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
病毒性支氣管: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冠狀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
三、皰疹性咽峽炎:常由柯薩奇病毒A引起。
四、咽結膜熱:主要由腺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引起。
五、細菌性咽扁桃體炎:多由溶血性鏈球菌引, 次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
中醫感冒分型
一、風寒感冒:與病人感受風寒有關。 起因通常是勞累, 沒休息好, 再加上吹風或受涼。 風寒感冒通常秋冬發生比較多。
二、風熱感冒:起因通常是便秘, 很多時屬於陽明經症。
三、暑濕感冒:感受暑濕時邪, 又因喜歡納涼和飲冷, 使體內的暑濕為風寒所遏, 疏泄受阻, 因而發病。
四、暑熱感冒:因久旱酷熱而生, 屬於純粹的陽熱證候。
五、時行感冒:多與氣候突變、寒溫失常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