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藥的煎制及服藥方法 有“法”可依

一般人在看中醫時, 很注意“擇醫”, 即選擇有名望的或有一技之長的大夫。 抓藥時, 也知道去可靠的藥店, 買可靠的藥材。 但是, 回家後服藥, 隨意性就很強了。

他們認為, 服湯藥無非就是熬好以後, 不燙嘴時, 一飲而盡。 嚴格地說, 這種服藥方法是對前面努力的否定, 因為, 中藥的作用和辨證施治有著整體的關聯, 也是有“法”可依的。

服藥溫度

服中藥湯劑需根據方藥的特點和疾病的性質, 選擇湯液的溫度。 藥液放溫後服用, 適用於含有對胃腸道有刺激性藥物的方藥, 因為溫服可以減輕這種刺激;熱證患者使用寒藥,

宜將湯液放冷後服用;出血病人或中毒病人也要冷服;而寒證患者使用熱藥時, 則應趁熱服下。

服用時間

按照中醫的晝夜陰陽消長規律, 服藥時間直接影響藥效的發揮以及副反應的有無與大小。

因此, 對於不同的病情、不同的病位、不同的方藥等等, 必須作具體的分析, 以安排合適的服藥時間。

1.飯前服:即病在身體下部的患者, 宜飯前服藥, 以免藥力被食物所阻, 滯留於消化道上段;

先服藥而後吃飯, 可借助食物使藥力達下部。 開胃藥、制酸藥及補益類湯藥均應如此。

2.飯後服:凡是病在上, 需使藥力在病位保留較長時間的, 均宜在飯後服。 此外, 也包括對胃有較大刺激的方藥或消食藥。

3.空腹服:指清晨未食前服藥。 需借助人體陽氣驅邪的疾病均宜空腹服藥。

例如, 祛濕利水藥、峻下逐水藥、潤腸通便藥等。 另外還包括驅蟲藥。

4.睡前服:安神藥、滋陰藥均應在睡前服, 借助人體陰氣而助藥力。 緩瀉藥亦宜在睡前服, 以利於早晨排便。

對一些特殊方劑, 則不應拘泥於定時服藥。 如調經止痛藥要在月經來臨時服用;治瘧藥應在瘧疾發作前2~3小時服;解表藥宜即時服等等。

服藥方法

1.分服:指將一天的藥液總量分幾次服用, 多見於病情輕緩或慢性病者。

2.頓服:是將一劑藥液一次服盡, 主要為治療急症、重症。 病變部位在下部的亦然。

3.連服:是在較短時間內連續服用數劑藥液, 適於高熱、中風、瘀證及其他病情較重的患者。

4.頻服:是將一劑藥液少量多次服用。

此法特別適用于嬰幼兒服藥。 胃氣虛弱的患者飲服有刺激性的藥液時, 亦宜頻服。 嘔吐者服止吐藥時, 頻服可延長藥液在上部的停留時間。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