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忽冷忽熱的天氣, 我們更容易感冒發燒, 尤其小寶寶們發燒了, 真是急壞了了做父母的, 吃藥副作用較大, 那麼有什麼退燒的好方法呢?中醫的穴位按摩就是一個很好的退燒方法。
寶寶發燒怎麼辦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
若家有冷氣, 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 可將幼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 使體溫慢慢地下降, 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 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 則表示需要溫熱, 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2、脫掉過多的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 表示需要散熱, 可以少穿點衣物。
3、補充充足的水分:
寶寶高熱時呼吸增快, 出汗會使機體喪失大量水分, 所以爸爸媽媽在寶寶發燒時應給他充足的水分, 增加尿量, 促進體內毒素排出。
4、使用退熱貼:
退熱貼面積很小, 退熱效果有限, 對於高熱的孩子來說可能會感覺舒服一些, 只是一種輔助措施。 冰敷由於太冷, 可能會引起孩子皮膚的毛細血管收縮, 阻礙散熱。 特別是伴隨有畏寒、寒戰的患兒更不能用冰敷。
5、多排泄:
多喝水、多小便是一種很好的帶走體內熱量的方法, 其實大便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準備開塞露一隻, 如果孩子發熱當天或幾天沒有大便, 用一次開塞露, 排除體內積存的食物殘渣, 排泄的同時帶走熱量使高熱降低, 很多中藥就是利用這種辦法來完成退熱的,
6、定時測溫, 更能心中有數:
因為寶寶的體溫中樞發育尚不完善, 寶寶的體溫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 因此寶寶的正常體溫也是存在個體差異。 寶寶發燒, 媽媽們最重要的是做好監護工作, 在感覺到寶寶體溫易於平常時, 每隔1個小時左右就要為寶寶測量體溫, 並做好體溫變化的監測, 這樣可以更加細緻、準確地掌握寶寶的病情, 並做出相對應的降溫措施。
中醫介紹兩大退燒穴位
十宣穴
十宣穴, 即十指尖, 共10個。 十宣穴急救用途較多, 民間廣泛應用於熱病、癲癇、小兒驚風等。 高熱時, 用三棱針點刺放血,
大椎穴
大椎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是督脈與身體十二正經中所有陽經的交會點, 總督一身之陽, 是解表退熱的常用穴。 在大椎穴, 以三棱針點刺放血, 加拔火罐效果更好。 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 配合推脊柱, 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 約推100~3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