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約含有10~30萬個血小板, 血小板減少可引起一系列出血症狀, 如鼻出血, 牙齦出血, 口腔黏膜出血, 胃腸道也可出血、還可出現月經血量多、血尿等, 應根據不同發病程度採取相應治療措施。
1、常規支援治療:血小板減少患者應積極預防及控制感染, 給予足量液體和易消化飲食, 避免口腔黏膜損傷, 為減少出血傾向, 常給大量維生素C及維生素P。
2、急性發作患者休息為主:血小板減少患者病情急性發作時出血較重, 可持續1~2周, 應減少活動, 避免創傷, 尤其是頭部外傷, 重度者應臥床休息。
3、出血時採取止血措施:血小板患者局部出血時可給予壓迫止血, 若出血嚴重或疑有顱內出血者, 應積極採取各種止血措施。
4、出血嚴重及時輸血:對出血嚴重或久治不愈者可輸新鮮血或血小板緊急治療, 雖然患者血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 輸入的血可很快破壞, 不能有效提高血小板數, 但輸入血小板後可迅速降低毛細血管脆性, 而減輕出血傾向。
Tips:出血不重或在緩解期不需特殊治療
慢性血小板減少患者出血不重或在緩解期均不需特殊治療, 但有時輕微呼吸道感染即可引起嚴重復發, 因此應避免外傷, 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