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熱是與胃寒相對的。 中醫認為, 胃熱是指胃部受了邪熱, 通常是由於過量食用煎炸等燥熱食物或嗜酒而導致胃部上火。 專家指出, 得了胃熱的病人會感覺口渴, 而且喜歡喝冷飲, 不喜歡喝熱飲, 當大量飲用冷飲後, 胃部的不適感會得到緩解, 另外有的病人還會出現口臭、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等症狀。
胃熱首先要清胃火。 醫生建議, 胃熱患者適宜多食用性質寒涼、具有清胃火和瀉腸熱等功能的食物, 如豆腐、綠豆、苦瓜、白菜、芹菜、香蕉、梨等。
另外, 要少吃諸如胡椒、桂圓和茴香等辛辣溫熱性食物, 以免助長胃熱,
胃火
中醫學名詞。 指胃熱熾盛化火的病變。 胃火熾盛, 可延足陽明胃經上炎, 表現為牙齦腫痛、口臭、嘈雜易饑、便秘等。
證名。 胃火熾盛之證。 證見煩熱、口渴、牙疼、牙齦腫爛、牙宣出血、頤腫、面赤等。 《校注醫醇剩義·胃火》:“胃火熾盛, 煩渴引飲, 牙齦腐爛, 或牙宣出血, 面赤發熱, 玉液煎主之。 ”《類證治裁·火症》:“治六腑火, 胃火牙疼, 頤腫, 清胃散。 ”
五種“去火”食療法
人們容易出現眼睛紅腫澀痛, 或喉嚨腫痛、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疼痛及舌尖糜爛等“上火”症狀。
一、喝蓮子湯去心火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 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口幹、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食療法:蓮子30克(不去蓮心), 梔子15克(用紗布包紮), 加冰糖適量, 水煎, 吃蓮子喝湯。
二、吃豬肝可去肺火
表現症狀: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食療法:豬肝1付, 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 共煮至肝熟, 吃肝喝湯。
三、喝綠豆粥去胃火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 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幹口苦、大便幹硬。
食療法:石膏粉30克(切忌過量), 粳米、綠豆各適量,
四、喝梨水去肝火
表現症狀:頭痛、頭暈、耳鳴、眼幹、口苦口臭、兩肋脹痛。
食療法: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 梨2個, 削皮切塊, 加冰糖適量, 清水適量燉服。
五、吃豬腰去腎火
表現症狀: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脊酸軟、潮熱盜汗、五心煩躁。
食療法:豬腰2只, 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 共放入砂鍋內煮至豬腰子熟, 吃豬腰子喝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