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生成的減少是外周血血小板減少的一個原因。 同時可導致血小板生成減少的原因又可分為以下3種:
骨髓損傷
生成血小板的巨核細胞是從骨髓造血肝細胞分化而來的。 因此骨髓損傷也是血小板生成減少的最常見原因。 放療、化療、接觸某些毒性化合物均能導致骨髓巨核細胞的減少。 病毒性肝炎、風疹病毒等病原體感染對骨髓的損傷亦能導致血小板生成減少。 骨髓內腫瘤細胞的浸潤、造血系統惡性腫瘤, 如多發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等以及骨髓纖維化也常引起血小板生成缺陷。
先天性缺陷
在先天及遺傳因素導致的血小板減少中以血小板的巨大、畸形、功能不全和壽命縮短為特徵。 這類先天遺傳性血小板減少多以臨床綜合征的形式表現出來, 如血小板減少伴缺失橈骨綜合征、Fanconi綜合征、Alport綜合征等。 巨核細胞內因性異常是血小板生成減少的原因。
無效生成
儘管骨髓中巨核細胞數增多, 但有效的血小板生成反倒降低, 這一現象被稱為血小板無效生成。 臨床上先天性遺傳性血小板減少症均以無效血小板生成為特徵。 除了難以明確的先天遺傳機制外, 維生素B12、、葉酸及鐵的缺乏, 亦可導致血小板的無效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