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盤點適合春季的健身運動

春天, 人們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進行各項鍛煉, 既可補充冬季寒冷所消耗的陽氣, 又能供奉將要來臨的夏暑炎熱消耗的陰津。 專家認為, 春煉不要選擇高強度的劇烈運動, 以免由於過度運動和損耗對人體養陽和生長產生不利影響。

早起伸懶腰

經過一夜睡眠後, 人體鬆軟懈怠, 氣血周流緩慢, 方醒之時, 總覺懶散而無力。 若四肢舒展, 伸腰展腹, 全身肌肉用力, 並配以深吸深呼, 可起到吐故納新、行氣活血、通暢經絡關節、振奮精神的作用, 也可解乏、醒神、增氣力、活肢節。 所以提倡春季早起多伸伸懶腰。

平日多散步

春暖花開之際, 散步是一種值得推廣的養生保健方法。 一天緊張繁忙工作之後, 到街頭巷尾走一走, 可以很快消除疲勞。 眾多壽星的長壽秘訣之一就是每天要有一定的時間散步, 尤其重視春季散步, 因為春季氣候宜人, 萬物生髮, 更有助於健康。

散步不拘形式, 宜以個人體力而定速度快慢, 時間的長短也要順其自然, 應以勞而不倦, 見微汗為度。 老年人以緩步為好, 步履緩慢, 行步穩健, 每分鐘約行60至70步, 可使人穩定情緒, 消除疲勞, 亦有健胃助消化的作用。 快步適合於中老年體質較好者和年輕人, 每分鐘約行走120步左右, 這種散步輕鬆愉快, 久久行之, 可振奮精神, 興奮大腦, 使下肢矯健有力。 散步時可配合擦雙手、揉摩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動作,

以利於疏通氣血, 生髮陽氣。

放風箏

春季放風箏是集休閒、娛樂和鍛煉為一體的養生方式。 踏青出遊, 一線在手, 看風箏乘風高升, 隨風翻飛, 實在是一件快事。 風箏放飛時, 人不停地跑動、牽線、控制, 通過手、眼的配合和四肢的活動, 可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看風箏高飛, 眼睛一直盯著風箏遠眺, 眼肌得到調節, 疲勞得以消除。 這項活動特別適合青少年。

中老年放風箏時要注意保護頸部, 不要後仰時間太長, 可仰視和平視相交替。 放風箏最好以兩三人搭夥為宜, 選擇平坦、空曠的場地, 不要選擇湖泊、河邊以及有高壓電線的地方, 以免發生意外。

多做戶外活動

所謂戶外活動,

就是指在室外、庭院、公園、大自然中的一些運動, 如釣魚、賞花、慢跑、練氣功、打太極拳等。 室外空氣中有豐富的負氧離子, 是促進生物骨骼生長的好養料, 它雖看不見摸不著, 卻無時無刻不在“飄遊”, 對預防兒童佝僂病和中老年人的骨質疏鬆症都十分有益。

鍛煉之前應護膝

春日早晨比較寒冷, 鍛煉前, 應先活動膝關節一兩分鐘, 使關節得到鬆弛, 以防運動時膝關節的意外損傷。 如果是選擇跑步, 要注意跑步時不能太快, 腳踩地時用力不能太猛, 這樣可以緩衝腿的震動, 防止膝關節損傷。

“護膝鍛煉”:原則上以不負重的主動活動為主。 例如“仰臥舉腿”:取臥位, 兩腿伸直, 兩手自然放置體側, 直腿向上抬起, 角度可逐漸增大。 又如“側臥外擺”:取側臥下肢伸直外展,

儘量向上抬起, 然後慢慢還原。 這些功能性鍛煉, 可使膝關節屈伸活動自如, 還可預防肌肉萎縮, 增強肌力和增加關節活動範圍。

相關導讀:春季運動要注意什麼?

懶洋洋的身體蟄伏了大半個冬季, 冬眠也該結束了, 別再做一條死蛇爛鱔!春季不鍛煉, 一年四季都會打不起精神來, 皆因“一年之計在於春”, 春天的健身計畫可非得精心策劃一番不可。

第一:運動前要熱身

春季的體育鍛煉一定要講究科學性。 在進入鍛煉的正題前, 最基本的當是要做好準備活動。

冬季帶給我們的除了寒冷還有僵硬、肌肉的功能都處於較低水準, 骨骼和韌帶更是僵硬得很, 貿貿然彎低身體、高踢腳尖, 甚至是扭腰、跳繩,

都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尤其是從事劇烈的運動前, “熱身運動”更是少不了, 這是為了預防肌肉和骨骼遭受損傷。

第二:走出室外

春季講究護肝, 中醫醫生告訴我們, 春季屬於五行中的木, 而人體五臟的“心、肝、脾、肺、腎”, 對應五行, 因此肝也屬木, 肝臟與木的物性是一致的。 因此, 多與大自然接觸, 迎接春季和暖陽光, 對改善肝臟功能及全身心的健康好處頗大。 所以春季運動首先要在室外。

中醫還認為, 春天的陽氣在樹林、江河、湖邊的空氣裡尤其旺盛, 這些地方富含著一種負氧離子, 它有止咳、消除疲勞、調節神經、降壓、鎮靜等功效。 運動地點選擇在室外, 能改善呼吸、新陳代謝及血液迴圈的狀態, 越練越精神, 就算是“春困”一類的惱人事也難以近身。

第三:時間和天氣很關鍵

眾多科學家的研究表明,傍晚是一天中的最佳運動時間,尤其是室外運動。研究表明,一天內,人體血小板的含量是有一定的變化規律的,下午和傍晚的血小板量要比早晨低20%左右,血液黏度降低6%,早上容易造成血液迴圈不暢和心臟病發等問題,而下午以後這個危險則降低很多。且傍晚時分,人體已經經過了大半天的活動,對運動的反應最好、吸氧量最大,運動效果也更明顯。

上午由於處於兩餐之間,進餐後血液都集中在消化道以幫助消化吸收,運動會使血液流向四肢而妨礙腸胃消化作用,時間一長就難免會有消化疾病,身體較弱者還會有餐後低血壓,出現昏厥等情況,不適合此時運動。鍛煉時間安排在傍晚,就避免了這些可能。

第四:剛出汗就夠

人們總認為出汗越多,運動效果越好,其實不然。在氣溫適宜的情況下,出汗絕對有很好的鍛煉效果。但春季的氣溫與夏季相比還比較涼,出汗過多容易讓毛孔擴張,涼濕之氣乘機侵入體內,容易使身體受風寒而著涼感冒,從而誘發呼吸道疾病,後果可能很嚴重。中醫還認為,汗與心和血有莫大的干係,一定量內的流汗有排毒作用,但如果汗液排泄過多,則會帶走體內一些珍貴的微量元素,會耗人心血、損人陽氣。

因此,春季鍛煉不宜出汗過多,剛出汗就差不多了,鍛煉結束時還要立即擦乾汗液,換上乾淨衣物,以防著涼。

第五:鍛煉後需“冷身”

對應於鍛煉前的“熱身”,運動過後要注意“冷身”。運動能加速血液的迴圈,如果不能以一些節奏慢的簡單運動,血液不能突發性地自動適應身體的變化,血壓會猛然下降,心臟供血不足,引起昏迷甚至休克死亡。簡單的5分鐘左右的慢走,能夠有效地消除疲勞。當脈搏減慢至120次以下,你的“冷身運動”才能功成身退。

第三:時間和天氣很關鍵

眾多科學家的研究表明,傍晚是一天中的最佳運動時間,尤其是室外運動。研究表明,一天內,人體血小板的含量是有一定的變化規律的,下午和傍晚的血小板量要比早晨低20%左右,血液黏度降低6%,早上容易造成血液迴圈不暢和心臟病發等問題,而下午以後這個危險則降低很多。且傍晚時分,人體已經經過了大半天的活動,對運動的反應最好、吸氧量最大,運動效果也更明顯。

上午由於處於兩餐之間,進餐後血液都集中在消化道以幫助消化吸收,運動會使血液流向四肢而妨礙腸胃消化作用,時間一長就難免會有消化疾病,身體較弱者還會有餐後低血壓,出現昏厥等情況,不適合此時運動。鍛煉時間安排在傍晚,就避免了這些可能。

第四:剛出汗就夠

人們總認為出汗越多,運動效果越好,其實不然。在氣溫適宜的情況下,出汗絕對有很好的鍛煉效果。但春季的氣溫與夏季相比還比較涼,出汗過多容易讓毛孔擴張,涼濕之氣乘機侵入體內,容易使身體受風寒而著涼感冒,從而誘發呼吸道疾病,後果可能很嚴重。中醫還認為,汗與心和血有莫大的干係,一定量內的流汗有排毒作用,但如果汗液排泄過多,則會帶走體內一些珍貴的微量元素,會耗人心血、損人陽氣。

因此,春季鍛煉不宜出汗過多,剛出汗就差不多了,鍛煉結束時還要立即擦乾汗液,換上乾淨衣物,以防著涼。

第五:鍛煉後需“冷身”

對應於鍛煉前的“熱身”,運動過後要注意“冷身”。運動能加速血液的迴圈,如果不能以一些節奏慢的簡單運動,血液不能突發性地自動適應身體的變化,血壓會猛然下降,心臟供血不足,引起昏迷甚至休克死亡。簡單的5分鐘左右的慢走,能夠有效地消除疲勞。當脈搏減慢至120次以下,你的“冷身運動”才能功成身退。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