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對過敏性紫癜的認知

中醫認為過敏性紫癜以出血症狀, 特別是皮膚出血斑及出血點為主, 故其屬於“紫斑”的範圍。 中醫對過敏性紫癜這類血症有比較深入的認識。

病理原因

在《內經》這一醫籍中對過敏性紫癜的生理和病理有較深刻的認識, 如《素問·痹論》說:“營者, 水穀之精氣也, 和調於五臟, 灑陳於六腑, 乃能人于脈也, 故循脈上下, 貫五臟六腑也”。 其中的“營”, 指的就是“血液”。 《醫宗金鑒·失血總括》中指出:“皮膚出血曰肌衄”。

發病機制

關於過敏性紫癜的發病機制, 《外科正宗·葡萄疫》說:“感受四時不正之氣, 郁於皮膚不散, 結成大小青紫斑點,

色若葡萄”。 朱丹溪認為發斑主要由熱盛所致, 《丹溪手鏡·發斑》說:“發斑, 熱熾也”。

發病部位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葡萄疫》中對過敏性紫癜發病部位有了明確的認識:“發於遍身, 惟腿脛居多”。

治療方法

中醫各派治療過敏性紫癜各有所長, 以明代《景嶽全書》敘述得較完整, 張景嶽指出:“血虛微熱者, 宜涼補之”;“血有因於氣虛者, 宜補其氣”;“血有動亂不寧者, 官清之和之”。 唐容《血證論》中提出治血四大步驟, 指出:“惟以止血為第一要法。 血止之後, 其離經而未吐出者是為瘀血, 故以消瘀為第二法。 止吐、消瘀以後, 又恐血再潮動, 則需用藥安之, 故以寧血為第三法。 邪之所湊, 其正必虛。 去血既多, 陰無有不虛, 故又以補虛為收功之法。 四者, 乃通治血證之大綱”。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