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中醫將腎小球腎炎分為三型, 即風寒、風熱、濕熱型, 治療方法各不相同:
一、風寒型
發病急, 初起怕冷、發熱, 輕咳, 全身水腫, 以頭部為甚, 血壓偏高, 尿量減少, 舌苔薄白, 脈象浮緊或沉細治療應宣肺利水, 可採用下方:麻黃9克, 杏仁6克, 甘草6克, 桑白皮30克, 陳皮12克, 雲苓皮30克, 大腹皮15克, 冬瓜皮30克, 生薑6克, 水煎服。
二風熱型
發熱而不怕冷, 咽喉疼痛, —頭面部水腫, 舌苔薄舌質紅, 脈細數或滑數, 尿短赤澀或血尿。 治療應疏風、解毒利濕。 可採用下方:銀花30克, 連翹15克, 菊花15克, 桑葉20克, 蒲公英30克, 薄荷6克, 生石膏15克, 鮮茅根30克, 水煎服。
三、濕熱型
發熱, 口幹、口苦, 頭面部水腫, 舌苔薄黃或黃尿色紅, 脈滑數。 治療應清熱利濕。 採用下方:黃柏15克, 蒼術15克, 雲苓皮30克, 豬苓15克, 大腹皮30克, 野菊花15克, 苦參12克, 生甘草6克, 鮮茅根30克, 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