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是是一種人為無法控制自己意識、行為的一種神經症性障礙, 隨著強迫症人群的普遍增多, 對其的治療方法也在不斷研究和改進。 對於強迫症患者不同的臨床表現而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案, 做到對症治療, 認知行為療法對強迫症治療怎麼樣?下面, 為大家介紹一下這種治療方法。
根據對強迫症的認識, 行為治療可分為兩種基本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強迫症患者借助各種行為和儀式動作來緩解焦慮, 稱為 “驅力降低模型”。 依照這個模型, 治療者主要通過激發可以減少焦慮的情境來消除不適當行為與儀式動作,
第二種觀點是基於操作模型而建立的, 強調對強迫行為的後果進行調節, 因此, 依據這個模型, 治療者大量運用懲罰和示範學習, 主要有參與示範和被動示範, 其中參與示範運用最多。 參與示範過程中需要建立刺激等級, 從最低等級到最高等級, 治療者先逐漸接觸各種情景, 然後由患者自己逐漸面對這個情境, 直到能夠完全獨立面對為止。 被動示範也是讓患者觀察治療者從低到高地接觸各種情境, 所不同的只是不讓患者介入情境。
此外, 這兩種治療都採用反應阻止法。 比如, 在治療強迫性潔癖的時候, 治療者可以借助 於某種協議來阻止患者的所有洗手行為。
不管是認知行為療法還是其他一些症狀相對應的治療方法。 其主要的還是患者本身, 患者本身的心態對症狀的矯治是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的。 不管症狀有多麼嚴重, 只要患者有一顆積極面對戰勝疾病的心, 任何疾病都是可以驅之而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