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鮮有人知的潷酒器

紅酒愛好者們, 您對潷酒器還熟悉嗎?您知道它的作用, 或者您贊同它的使用嗎?還是隨小編一起瞭解下鮮有人知的潷酒器的趣事吧!

某西餐廳有這樣一項規定:如果你點了一支價值上千元的紅葡萄酒, 餐廳將會拿出那套價值上萬元的潷酒器來提供服務。

潷酒器是一種玻璃或水晶器皿, 通常用來“換瓶”和“醒酒”。

對於陳年紅酒來說, 由於單寧和色素會在漫長的陳年歲月形成沉澱物, 倒在杯中既有礙觀瞻, 又會產生些許苦澀。 所以開瓶之後, 原則上應該把酒平穩而緩慢地注入潷酒器, 把沉澱物留在瓶底。

這個過程即潷酒(Decanting), 俗稱“換瓶”。

對於淺齡紅酒來說, 通過注入潷酒器的開放時間(包括注入時的流動過程), 可使酒液大面積接觸空氣(潷酒器的空間和開口較大), 從而加速單甯軟化、充分釋放封閉的香氣。 這個過程即醒酒(Breathing), 俗稱“呼吸”。 另外, 為陳年紅酒“換瓶”之後, 侍酒師一般也會徵詢顧客意見:是否需要醒酒?目的是讓可能存在的硫化物氣味得以儘快地消散。

在餐廳, 進行“換瓶”之前, 至少應該直立酒瓶30分鐘, 以便使沉澱物充分沉到瓶底;在自己家裡, 如果明天晚上要喝, 今天就應該把橫陳在酒架上的那瓶老酒拿下來, 保持直立狀態。 在進行“換瓶”時, 需要點上一支蠟燭, 置放於酒瓶瓶肩前下方15公分處, 以便觀察沉澱物的流動狀況。

至於醒酒需要多長時間, 由於品種、年份、釀造工藝以及存放條件的不同, 並沒有精確的時間概念, 侍酒師全靠經驗和感覺來把握。

潷酒器的使用, 使品味葡萄酒成為一種莊重的儀式。 在正規的西餐禮儀裡, 從酒瓶直接往酒杯斟酒被視為沒有禮貌, 必須是從潷酒器倒出來才合乎規矩, 從潷酒原理延伸到濾選、促進、觀察、鑒賞等意思。

不過, 一直以來, 也有不少人士對動用潷酒器持有異議。 有人認為, 如果葡萄酒需要“呼吸”, 提前拔出軟木塞或通過搖晃酒杯也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還有人認為, 少許的沉澱物並不影響酒的味道, 動用潷酒器反倒會使一些寶貴的香氣可能消失, 從而錯失品酒良機。

儘管存在爭議,

但作為一種傳統的侍酒禮儀, 動用潷酒器可以使一瓶普通的葡萄酒頓時尊貴起來。 優雅的水晶器皿, 浪漫的燭光, 穿黑色燕尾服的一絲不苟的侍酒師, 為宴會憑添幾分高貴、莊重甚至神聖的氣氛。 在某種程度上說, 動用潷酒器不僅是為了好喝, 也是為了好看。

對於潷酒器的使用, 您現在是持贊同觀點還是反對觀點呢?這都不重要, 只要您覺得紅酒喝著開心、喝著養人, 那它的作用就達到了!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