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愛滋病是如何命名的

愛滋病的最終定名, 還得感謝法國里昂的巴斯德研究所。 以蒙特尼爾為首的研究小組在過去研究的基礎上設想:分離病毒最好的時機不是在病情已深入發展的時候, 而是在病之初期, 先兆症狀剛剛出現之時。 接著他們從一位元患者身上取出淋巴結組織進行培養, 並採取有利於病毒繁殖的措施。 15天后, 漂浮在培養液上層的淋巴結細胞中發現了具有特徵的逆轉錄酶。 不久, 又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了這種新病原。

1983年5月, 他們在《科學》雜誌上報告:HTLV-III的病毒粒子是直徑約1000埃(埃, 長度單位, 0.0000000010釐米)的圓球。

粒子外包裹著由兩層脂質組成的膜。 這種脂質取之於清主細胞的外膜, 由糖蛋白(附有糖鏈的蛋白質)拴住這層膜。 每個糖蛋白有兩種組分:覆蓋著膜的gp41和伸出膜外的gp120。 這種由膜和蛋白質組成的被膜包裹著一個由蛋白質p24和p18組成的核。 病毒RNA被攜帶在核內。 此外還有逆轉錄酶的幾個拷貝, 其功能是催化病毒DNA的裝配。

與此同時, 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 NCI)的蓋洛領導的研冤小組也試圖分離出HIV, 但因病毒將感染的細胞殺死, 無法在培養中使病毒生長。

1983年11月, 蓋洛實驗室的細胞生物學家波波維克解決了這個難題, 分離出大量病毒。 這就是愛滋病病原一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由此病毒引起的病被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簡稱“愛滋病”。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