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補的方法有兩類, 一類是食補, 一類是藥補。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 故以食補為主較好.一般來說, 偏于陽虛的人食補以羊肉、雞肉等溫熱食物為宜。 羊肉、雞肉性溫熱, 具有;溫中、益氣、補精、填髓之功能。 其它還有牛骨髓、蛤蟆油一類, 也有壯陽、滋陰、填精的作用, 適於陰陽俱虛、贏弱之人進食。 偏氣陰不足之人以食鴨肉、鵝肉為好.鴨肉性甘寒, 有益陰養胃、補腎消腫、化痰止咳作用。 《隨息居飲食譜》 謂:“鴨肉, 滋五臟之陰, 清虛勞之熱, 補血行水, 養胃生津。 ”鵝肉性味甘平, 鮮嫩鬆軟, 清香不膩。 《 本草綱目》 記載:鵝肉“利五臟,
冬季, 稍不留神各種疾病就會找上門來, 尤其是老人、小孩以及身體抵抗力較差者, 因此, 瞭解養生知識有助您健康過冬。
1、注重養“神”, 也就是“神補”。 中醫認為:穩定的精神、情緒, 對人體臟腑氣血功能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而神志反常、喜怒無度、思慮太過都會傷神。 而“神補”即所謂的“養神”,
尤其是在冬季, 充分的睡眠能養心神、補精氣, 使人精神充沛。 如果睡眠不足, 輕則精神萎靡不振, 重則頭昏、頭痛、倦怠乏力、心慌氣短, 如同病態, 久而久之, 形成疾病。 所以充足的睡眠亦是“神補”的良方。
2、早睡早起, 收藏精銳。 有晨練習慣的老人, 也應比春夏時節晚起一些。 老年人的晨練時間應在太陽升起稍高後再進行。 晨練宜選慢跑、散步、氣功、廣播操、太極拳等緩慢柔和、能協調放鬆肌肉、全身能得到活動的項目。 由於冬天氣溫低, 活動前應作好準備活動。
3、注意保暖, 慎防凍瘡。 老年人抗寒能力差, 平時要注意保暖。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 人的雙腳遠離心臟, 血液供應量較少, 加上腳的皮下脂肪少, 保溫能力差, 所以冬季特別容易出現腳冷。 雙腳一旦受涼, 極易引起感冒及其他疾病。 此外, 外出要戴好手套、耳套, 避免受凍得凍瘡。
4、加強飲食調養。 寒冬時節, 機體處於封藏狀態, 陽氣不致妄泄, 脾肝機能亦較健旺, 正是養陰滋補的大好時機。 針對老人冬季多陰精虧損、陽氣不足、四肢不溫的體質狀態, 可選用產熱高、富有營養、味濃色重的食物, 如羊肉、狗肉、牛肉、瘦豬肉、雞肉等。 此外, 糯米、黃豆、龍眼肉、黑芝麻、核桃等都是冬令補心氣、固腎益精的佳品, 可多吃些。 冬季食補, 宜選用較清淡溫和且能扶助正氣、補益元氣的食物。
詳情可登錄養生指南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