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聯合用藥”,小心不良反應

嚴格來說, 多藥並用在醫學上稱為“聯合用藥”, 是指在治療過程中, 同時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或先後使用。 普通的人常認為:藥物都是具有治病作用的, 同時並用的藥物越多, 療效就越強, 就越快治好病。 一些病人則治病心切, 急於求成, 向醫生要求開很多種藥或到藥店買多種藥同時使用, 認為用藥多了, 保險係數更大。 但事實並非如此, 甚至後果會適得其反, 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

醫師也常常在臨床過程中, 對一些疾病的治療上採用聯合用藥, 這主要有三個目的:

一是增強療效, 如在一些病程較長病情較重的高血壓病人要聯合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降壓藥。

在目前治療消化性潰瘍時需要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通常要用“三聯療法”甚至“四聯療法”, 這樣可使根除率提高, 加快潰瘍癒合, 緩解症狀, 減少復發。

二是延緩藥物耐受性或 抗藥性的發生, 如抗結核治療, 如單用一種抗結核藥, 2月後約有50%病人產生細菌耐藥性, 使治療失敗, 而一開始就給予兩種或三種抗結核藥治療, 既可增強療效又可防止或延緩 耐藥性的產生。

三是減少藥物副作用, 如在用利尿藥時聯合使用排鉀利尿藥和保鉀利尿藥, 除增加利尿效果外, 可避免單用一種藥時導致的低血鉀或高血鉀。 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 一些多藥並用的治療方案已成為治療上用藥常規,

造福于眾多的病人。

然而, 臨床上常看到的也有多藥並用的另一方面, 就是不恰當的聯合用藥會使藥效下降或失效, 還會帶來不良反應甚至中毒, 危及生命。 藥源性疾病常常因不合理的多藥並用而發生

在國外曾有統計指出:同時接受5種以下藥物, 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8.6%, 而在同時接受6種或更多藥物的情況下, 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就猛增至81.4%。 那麼, 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不良反應呢?

每一種藥物都有它的理化性能, 藥理作用和副作用, 它們在體內作用的部位和維持時間 的長短也不相同, 多藥合用時, 藥物理化性能、藥效反應, 代謝排泄等可能受到相互干擾, 就有可能療效下降或毒性增加。

即使藥物尚未進入體內,

在體外混合時就有可能相互反應而影響藥效, 如青黴素G和慶大黴素配伍時可使慶大黴素失活, 如當病人行膽道手術後為了制止出血並預防感染將維生素C, 維生素K1和慶大黴素一起加入葡萄糖液中靜脈點滴, 這種配伍會使慶大黴素抗菌效果降低, 維生素K1可被維生素C破壞而失效, 這類配伍禁忌還有很多, 所以醫院的護士配劑室內一般都有“藥物配伍禁忌表”, 防止某些藥物放入同一輸 液瓶內而失效或產生毒性。

即使臨床治療中確需使用幾種藥物靜脈點滴, 也要根據這些配伍禁忌, 必要時分開幾個輸液瓶分別靜滴, 而不是混在—起。 在體內, 藥物相互反應導致不良後果的“配伍禁忌”也有很多例子。

例如口服避孕藥和降糖藥苯乙雙胍合用, 避孕藥可促進降糖藥的體內代謝使降糖藥效果降低, 乳黴生, 金雙歧等活菌製劑和抗生素同時服用可使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失活, 也起不到調節腸道微生態、促進消化吸收的功能了。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