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兒童氣質不同教養方式也得變

 

按圖索驥vs捉摸不定
規律性指的是寶寶的生理機能, 飲食、生活作息是否有規律。 如果你發現寶寶的睡覺時間長短不一、每餐喝奶量也不一定時, 那麼, 他就是規律性比較低的寶寶;反之則為規律性比較高的寶寶。 規律性比較高的寶寶, 照顧者就會很輕鬆。 不過, 如果生活中需要有一點改變, 也許是更換照顧者, 或是媽媽臨時加班不能準時回家陪伴, 而造成原本生活的規律改變, 這類寶寶會很難接受;面對這類寶寶, 父母應該在生活產生變化之前先告知他們, 讓他們有心理準備, 有時間調適自己的心理狀態。


規律性比較低的寶寶, 往往讓父母難以捉摸, 帶養起來相對就比較勞累, 但優點就是一旦父母訓練成功, 寶寶也建立起規律, 雙方都能適應得很好。 家長應該用鼓勵的方式, 先幫寶寶規劃活動表(稍大可溝通的孩子, 更可以和他一起規劃), 如果寶寶準時完成工作, 絕對不要吝嗇給予他們鼓勵和誇獎。
靜如處子vs動如脫兔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寶寶看到玩具總是懶洋洋的, 或是給予新奇玩具的逗弄也難以引發他們獲取或操弄的動作, 這樣的寶寶可能就是屬於活動量比較低的類型;相反地, 整天到處探索、似乎一刻都靜不下來, 就是活動量偏高的寶寶了。
活動量比較高的寶寶, 給人感覺充滿朝氣、具有探索性、體力好。
面對這樣的寶寶, 父母先不要認為寶寶為什麼總是管不住, 甚至覺得他們是多動兒。 教養這類孩子, 爸爸媽媽可以安排一段適當的時間陪寶寶做些靜態活動(塗鴉、組合積木、串珠珠或是說故事), 除了帶著寶寶一起做, 父母本身也應該培養出適當靜態休閒活動的習慣, 自然而然就能吸引的寶寶的模仿和興趣;最重要的是, 嘗試包容他們一些習慣性的小動作(沒事就看他喜歡摸頭髮或玩小手), 在可以忍受的範圍內, 允許且包容他們去做。
活動量比較低的寶寶, 可能會給人懶洋洋的感覺, 體能表現方面通常也比較差, 但對於靜態活動卻很喜愛, 做事細心, 安靜、乖巧又好帶養, 但相對地, 做起事來就會比較緩慢。 蕭媺妮老師建議,
家長可以陪著寶寶做一些動態活動, 因為活動量比較低的寶寶, 很有可能是剛開始做不好, 影響自信心之後, 他們就更不願意做, 因此, 和寶寶一起參與, 會讓他們覺得好玩, 進而引發興趣和自信心。

>>>更多精彩:孩子用車用兒童椅並非安全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