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發病常隱匿, 其患者多在肝病隨訪或體檢普查時應用AFP及B超檢查偶然發現自己患了肝癌。 此時患者既無症狀, 也沒有出現與肝瘤患者相應的體征, 這一時期叫做亞臨床期。 肝癌患者一旦因出現了症狀而前往醫院就診, 其病程大多已進入中、晚期。 在臨床上, 中晚期的肝癌患者一般通過手術、放療、化療、介入和中藥治療等方式進行綜合性的治療。 且通過治療只能延長患者的生命而不能治癒的一種惡性病, 不同病程階段的肝癌患者其臨床表現有明顯的差異。 肝痛、乏力、納差、消瘦是此病患者最典型的臨床症狀。
治後生存期(治後生存率), 是作為療效評定的主要標準。 所謂治後生存期, 是指從治療日開始, 至死亡或末次診治日期為止。
癌灶客觀療效評定標準:
治癒:B超或CT隨訪中, 癌灶消失, 並持續1年以上。
顯效:B超或CT隨訪中, 癌灶縮小在50%以上, 並持續3個月以上。
有效:Ⅰ級:B超或CT隨訪中, 癌灶縮小10%以上、50%以下, 並持續6個月以上。 Ⅱ級:B超或CT隨訪中, 癌灶穩定或縮小10%以下, 並持續6個月及6個月以上。
無效:癌灶擴大, 生存期中, Ⅰ期不滿2年, Ⅱ期不滿1年, Ⅲ期不滿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