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兒童>正文

餵奶方式將影響寶寶心理素質

媽媽的餵奶回應方式多種多樣, 你是屬於哪一種呢?

立即滿足型

盼望多年, 張女士終於有了女兒。 婆婆、保姆, 一家人對月月關懷備至、細心照顧, 張女士則每時每刻都守候在女兒月月身邊, 月月的每一個動作和表情表達什麼願望, 她都知道, 如果月月餓了, 她馬上就把女兒抱在懷裡餵奶, 手腳麻利地在第一時間內滿足女兒的需求。 一天一天的, 月月從來不用著急等待。

延遲滿足型

楊女士就沒有張女士那麼幸運了, 她一個人帶著女兒悠悠, 而且她沒有奶水。 所以當女兒要吃奶的時候, 她得趕緊給女兒沖奶。

聽著女兒嗷嗷待哺的哭聲, 她一邊沖奶, 一邊安慰孩子:“別著急, 媽媽正在為寶寶做飯, 悠悠是媽媽的乖寶寶, 香噴噴的飯就要好了, 好了, 好了, 就要好了……”一天一天的, 悠悠的每一頓飯都是這樣在媽媽的柔聲哄勸中等待到口的。

氣暴躁型

鐘女士與楊女士的情況很相似, 自己帶孩子而且是人工餵養, 但是她的脾氣比較暴躁, 當兒子童童哭吵著要吃奶的時候, 她比兒子還著急, 常常大聲訓斥他:“別著急!不許哭!再哭媽媽就不給你沖奶了。 ”兒子哭聲更大了, 她接著說:“再哭, 再哭, 再哭, 媽媽真的不管你了!”兒子接著哭。 一天一天的, 童童的飯大多數都是在媽媽不耐煩的批評聲中等待到口的。

冷漠忽視型

由於特殊原因,

雯雯被寄養在王阿姨家裡。 王阿姨身體不好, 照顧嬰兒的吃喝拉撒有些力不從心。 如果王阿姨行動方便, 雯雯就能及時吃上一頓飯, 如果王阿姨身體不舒服, 雯雯就得在哭聲中求救很久才吃上飯, 所以雯雯吃奶有時及時有時不及時, 一天天地, 她總是處於結果不確定的等候狀態中。

媽媽餵養孩子是自然而然的行為, 並沒有在意自己的行為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但餵奶不僅僅是讓孩子吃奶, 它還作為一種穩定的行為模式對孩子的心理素質產生作用。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人的心理素質是在一天一天雷同的反應模式中逐漸形成的;伴隨著每天頻繁的、雷同的餵奶回應方式, 孩子的心理素質在不知不覺中悄然形成。
心理素質一旦形成就相對穩定, 對孩子的個性和性格產生影響。

追求

完美

的月月

月月總是處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優越環境, 不曾有過任何等待的心路歷程, 那麼她對生活的期待標準也一定是很高的, 她認為自己的心理需求應該得到滿足, 且應該立即得到滿足。

但是孩子的未來生活和人生不可能事事如願, 所以長此以往的後果是孩子對未來的挫折預期不足, 應對挫折的能力和素質在日常生活中也沒有機會鍛煉。 一方面, 追求完美已經成為她的心理習慣, 另一方面挫折經常出現, 所以她會很有壓力, 家長更有壓力, 因為需要培養孩子新的心理素質與能力。

積極樂觀的悠悠

楊女士的女兒悠悠每天都有等待,
但每天的等待都會有結果, 這逐漸培養了她對外界環境的忍耐、寬容以及安全感和信心。 “等待”對嬰兒來說就是遭遇的挫折, 就是心靈的煎熬, 而稍微的等待不但不會損傷孩子的健康, 還能鍛煉孩子的心理素質。 這樣, 孩子從吃奶的時候就在體驗一種生活:挫折是難免的, 但是有媽媽溫柔的幫助、有自己的努力, 挫折總是可以克服的, 孩子積極樂觀的心態在媽媽無意識的餵奶行為中逐漸形成。

急躁內疚的童童

鐘女士的兒子童童每天也有等待, 每天的等待也有結果, 但他接受的是媽媽嚴厲的幫助, 不是溫柔的幫助, 所以他體驗的規律是:自己的哭聲越大、媽媽的吵聲更大;媽媽的吵聲越大, 自己的哭聲更大,

最後終於解決了生活問題。 快速的聲頻導致快速的心跳, 快速的心跳導致急躁的情緒, 再加上媽媽的批評說明都是自己的錯誤惹的禍, 所以這種行為方式很容易鍛造急躁內疚的心理素質。 因此, 同樣是幫助孩子, 媽媽最好還是提供溫柔的幫助, 而不是厲聲厲色的幫助。

懷疑退縮的雯雯

穩定的行為模式形成相應穩定的心理素質, 忽冷忽熱的態度、時而出現時而不出現的結果讓雯雯難以把握外界環境的變化規律, 因此也難以形成穩定的安全感, 反而總是懷疑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 拿不准自己是否有必要再努力, 所以這樣的餵養方式容易產生懷疑退縮的心理素質。

講給媽媽聽的養育要領

心理素質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 不同的心理素質適宜於不同的生活和工作領域。但是總的來說,追求完美型的孩子心理要求比較高,心理壓力比較大;急躁內疚型的孩子容易自責,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緒;懷疑退縮型的孩子不自信,缺乏主動性;積極樂觀型的孩子比較陽光,與外界環境的關係比較和諧。若孩子個性積極樂觀,媽媽會覺得很舒心、很享受,而養育積極樂觀寶寶的要領是積極應答而不立即滿足。

1歲以內的孩子屬於感覺型、衝動型的,他有什麼要求不會用語言表達,通常就用哭聲表達自己的生理需求以及渴望媽媽關注和愛的需求,而在成人文化裡,哭聲是難過、痛苦的信號,怎麼能讓孩子難過、痛苦呢?媽媽就在身邊,隨時都能回應孩子的呼喚,於是孩子的哭聲越少就越增加媽媽的成就感,一年多以後,媽媽就納悶了,寶寶怎麼那麼缺乏耐心、那麼不擅長等待呢?怎麼稍不如意就大發脾氣呢?其實孩子天生未必這個脾氣,主要是因為媽媽一直就在“培養”孩子的急脾氣。

如果採用延遲滿足的方式,孩子的耐心和脾氣就會鍛煉得好多了。楊女士是在無意識中採用延遲滿足的餵養方式,我們可以在生活中經常有意採用這種方式。

當孩子用哭聲召喚吃奶的時候,媽媽遠遠地用聲音答應著:“媽媽就來了——”媽媽“提提塔塔——提提塔塔——”的碎步告訴孩子媽媽馬上就到,到了之後媽媽拿著奶瓶再跟孩子聊兩句:“寶寶餓了,該吃奶了!”“寶寶吃奶,白白胖胖。”這樣可以拖延幾秒鐘以培養他的延遲滿足能力,而且簡短的哭也鍛煉孩子的肺活量。

有些現象如果不注意是有機會影響寶寶的健康及安全喔!讓我們來瞭解一下寶寶到底怕什麼?

一怕:腦袋怕搖晃

嬰兒的腦袋無論長度、重量在全身所占的比例都較大,加上頸部柔軟,控制力較弱,大人的搖晃動作易使其稚嫩的腦組織因慣性作用在顱腔內不斷地晃蕩與碰撞,從而引起嬰兒腦震盪、腦水腫,甚至造成毛細血管破裂。嬰兒的年齡越小受害越大,10個月以內的小寶寶尤其危險。

提示:不要隨意搖晃童車或搖籃,必要時可採用輕拍或撫摸嬰兒背部、臀部的方法助其入睡,抱在懷中的嬰兒也只宜輕緩搖晃,不可用力晃動。至於將孩子拋起來或抓住嬰兒臂膀左右搖動的做法,更應絕對禁止。

二怕:肚皮怕受涼

小寶寶的肚子對氣溫特別敏感,最怕受涼,一旦受涼,可使腸蠕動增強,導致腹痛、腹瀉的發生。而腹痛、腹瀉反過來又會嚴重影響小寶寶的營養吸收,使其抵抗力進一步下降,進而為各種感染性疾病的入侵開了方便之門。

提示:平時應根據氣溫的變化給孩子穿厚薄適當的衣褲。在氣溫低的季節,盡可能使用空調、電暖器、火爐等升高室溫。給寶寶更換尿布或洗澡時動作要儘量快些,貼身內衣要先捂暖再給寶寶更換。即使在炎熱的夏季,也不能讓寶寶一絲不掛地裸睡,要用毛巾或肚兜護住其腹部。

三怕:進食怕逗笑

人的咽部處於氣管與食道的交叉口,飲食時笑鬧很容易導致交叉口上的會厭軟骨“失職”,使異物誤入氣管,導致嗆咳不止。如果嗆入的是奶水還好些,嗆咳一陣子後寶寶就會沒事了。如果誤入的是固體食物,食物很有可能會沿氣道堵塞氣管或支氣管,造成寶寶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從而危及寶寶的生命。

提示:與孩子逗樂應掌握好時間和場合,進食時絕對不可。另外,讓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進食也不好,因為電視裡的某些畫面也可能讓孩子發笑。

四怕:學步怕硬鞋

寶寶下地學走路時,要給他準備一雙合適的鞋。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漂亮”,甚至買來皮鞋予以“包裝”。其實,皮鞋的鞋幫與鞋底都較硬,一雙緊緊的硬底皮鞋會限制寶寶兩腳肌肉的活動,加上減少了外界的刺激,必然會影響其學步,對孩子腳部的發育也是一種人為的束縛。

提示:孩子學步宜穿軟鞋,鞋的尺寸大小要適中,一般情況下,鞋子比腳大半釐米較為合適。

五怕:洗腳怕熱水

用熱水洗腳或泡腳,乃是成人的養生之道,如果套用在嬰幼兒身上那就大錯特錯了。人的足部由26塊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骨頭組成,彼此間借助於韌帶和關節相連,共同構成一個向上突起的弓狀結構——足弓。足弓可以緩衝行走與跑跳時對機體的震盪,保護足底的神經血管免受壓迫。足弓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兒童期,而熱水有可能使足底的韌帶鬆弛,導致平足形成。

提示:用溫水洗腳或泡腳,以避免此種弊端。

六怕:生病怕甜食

寶寶生病之後吃什麼好呢?不少家長認為甜食好,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孩子生病後消化道的分泌液減少,消化酶活力降低,食欲下降。此時若再進甜食,就會大量消耗維生素B1,使消化液進一步減少,食欲也就更差。再者,甜食也會對免疫力產生消極的影響。

提示:寶寶生病的時候儘量少吃甜食,食譜應突出高維生素、高微量元素,以加快身體的康復。

七怕:耳朵怕掏挖

耳屎是有一定的生理功能的,如阻止灰塵、小蟲進入耳內,緩衝雜訊,保護鼓膜,防止外界水分流入耳內等。嬰幼兒的耳道尚未發育成熟,大多呈扁平縫狀,皮膚又嬌嫩。家長給寶寶掏耳時稍有不慎,輕則掏傷皮膚引起感染,重則可捅破鼓膜導致聽力喪失。

提示:對寶寶的耳屎不要輕易掏挖。耳屎一旦多了,往往會隨咀嚼、張口或者打哈欠等動作而自行脫落、排出。如寶寶因油耳或耳屎過大阻塞耳道時,最好請醫生幫助解決。

正確引導、協助改善

其實孩子的情緒學習常會受親子間相處模式影響,而大人卻很少用心和利用機會去陪孩子處理這些情緒,並從中來學習成長,因此,以下一些類型的父母需要特別注意:

1. 忽略型的父母:對孩子的情緒是以芝麻綠豆、過一會就好的的方式來處理,那麼你將失去和孩子一起學習、體會情緒的機會。

2. 放任型的父母:放任孩子自行處理情緒,當孩子有負面情緒反應時,沒有想要更進一步去教導、引導他,做適當的情緒處理。

3. 權威型的父母:對孩子絕對的權威和??,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及想法,這樣的父母到最後可能會遇到孩子在外使壞、作怪等情形發生,甚至到無法收拾的地步。

如果自己的小孩的情緒本質較為負向,該如何去協助、引導他們,降低此天生氣質對生活的影響呢?

(1)瞭解孩子情緒背後的意義,是什麼原因和動機,讓他有如此的情緒反應。

(2) 接納孩子的情緒反應,並花些時間溝通;而當他表現出正向情緒時給予讚揚,鼓勵他加強這種情緒的表達。

(3) 提供並協助孩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對生活造成的障礙。如臉臭臭的孩子在學校可能受到老師、同學的排斥,家長可以和老師溝通,協助孩子和同學作朋友。

(4) 以同理心和同年齡層,去接納孩子的想法和看法。

(5) 教導孩子學習用語言表達情緒,降低被誤解的情形。

(6)良好的情緒示範,如家長需對自己的情緒有所掌控和瞭解,才能以身作則,並在處理孩子的情緒時,能保持正面積極的方式。

接納孩子的情緒反應

其實孩子年紀還小,實在無法要求他來管理自己的情緒問題,主要還是依賴父母親能有高度的,在孩子遇到問題時,能適時的接納和提供方法,尤其讓孩子能有安全感和信賴感,更是協助孩子在情緒處理上,一個相當重要的關鍵。

不同的心理素質適宜於不同的生活和工作領域。但是總的來說,追求完美型的孩子心理要求比較高,心理壓力比較大;急躁內疚型的孩子容易自責,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緒;懷疑退縮型的孩子不自信,缺乏主動性;積極樂觀型的孩子比較陽光,與外界環境的關係比較和諧。若孩子個性積極樂觀,媽媽會覺得很舒心、很享受,而養育積極樂觀寶寶的要領是積極應答而不立即滿足。

1歲以內的孩子屬於感覺型、衝動型的,他有什麼要求不會用語言表達,通常就用哭聲表達自己的生理需求以及渴望媽媽關注和愛的需求,而在成人文化裡,哭聲是難過、痛苦的信號,怎麼能讓孩子難過、痛苦呢?媽媽就在身邊,隨時都能回應孩子的呼喚,於是孩子的哭聲越少就越增加媽媽的成就感,一年多以後,媽媽就納悶了,寶寶怎麼那麼缺乏耐心、那麼不擅長等待呢?怎麼稍不如意就大發脾氣呢?其實孩子天生未必這個脾氣,主要是因為媽媽一直就在“培養”孩子的急脾氣。

如果採用延遲滿足的方式,孩子的耐心和脾氣就會鍛煉得好多了。楊女士是在無意識中採用延遲滿足的餵養方式,我們可以在生活中經常有意採用這種方式。

當孩子用哭聲召喚吃奶的時候,媽媽遠遠地用聲音答應著:“媽媽就來了——”媽媽“提提塔塔——提提塔塔——”的碎步告訴孩子媽媽馬上就到,到了之後媽媽拿著奶瓶再跟孩子聊兩句:“寶寶餓了,該吃奶了!”“寶寶吃奶,白白胖胖。”這樣可以拖延幾秒鐘以培養他的延遲滿足能力,而且簡短的哭也鍛煉孩子的肺活量。

有些現象如果不注意是有機會影響寶寶的健康及安全喔!讓我們來瞭解一下寶寶到底怕什麼?

一怕:腦袋怕搖晃

嬰兒的腦袋無論長度、重量在全身所占的比例都較大,加上頸部柔軟,控制力較弱,大人的搖晃動作易使其稚嫩的腦組織因慣性作用在顱腔內不斷地晃蕩與碰撞,從而引起嬰兒腦震盪、腦水腫,甚至造成毛細血管破裂。嬰兒的年齡越小受害越大,10個月以內的小寶寶尤其危險。

提示:不要隨意搖晃童車或搖籃,必要時可採用輕拍或撫摸嬰兒背部、臀部的方法助其入睡,抱在懷中的嬰兒也只宜輕緩搖晃,不可用力晃動。至於將孩子拋起來或抓住嬰兒臂膀左右搖動的做法,更應絕對禁止。

二怕:肚皮怕受涼

小寶寶的肚子對氣溫特別敏感,最怕受涼,一旦受涼,可使腸蠕動增強,導致腹痛、腹瀉的發生。而腹痛、腹瀉反過來又會嚴重影響小寶寶的營養吸收,使其抵抗力進一步下降,進而為各種感染性疾病的入侵開了方便之門。

提示:平時應根據氣溫的變化給孩子穿厚薄適當的衣褲。在氣溫低的季節,盡可能使用空調、電暖器、火爐等升高室溫。給寶寶更換尿布或洗澡時動作要儘量快些,貼身內衣要先捂暖再給寶寶更換。即使在炎熱的夏季,也不能讓寶寶一絲不掛地裸睡,要用毛巾或肚兜護住其腹部。

三怕:進食怕逗笑

人的咽部處於氣管與食道的交叉口,飲食時笑鬧很容易導致交叉口上的會厭軟骨“失職”,使異物誤入氣管,導致嗆咳不止。如果嗆入的是奶水還好些,嗆咳一陣子後寶寶就會沒事了。如果誤入的是固體食物,食物很有可能會沿氣道堵塞氣管或支氣管,造成寶寶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從而危及寶寶的生命。

提示:與孩子逗樂應掌握好時間和場合,進食時絕對不可。另外,讓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進食也不好,因為電視裡的某些畫面也可能讓孩子發笑。

四怕:學步怕硬鞋

寶寶下地學走路時,要給他準備一雙合適的鞋。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漂亮”,甚至買來皮鞋予以“包裝”。其實,皮鞋的鞋幫與鞋底都較硬,一雙緊緊的硬底皮鞋會限制寶寶兩腳肌肉的活動,加上減少了外界的刺激,必然會影響其學步,對孩子腳部的發育也是一種人為的束縛。

提示:孩子學步宜穿軟鞋,鞋的尺寸大小要適中,一般情況下,鞋子比腳大半釐米較為合適。

五怕:洗腳怕熱水

用熱水洗腳或泡腳,乃是成人的養生之道,如果套用在嬰幼兒身上那就大錯特錯了。人的足部由26塊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骨頭組成,彼此間借助於韌帶和關節相連,共同構成一個向上突起的弓狀結構——足弓。足弓可以緩衝行走與跑跳時對機體的震盪,保護足底的神經血管免受壓迫。足弓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兒童期,而熱水有可能使足底的韌帶鬆弛,導致平足形成。

提示:用溫水洗腳或泡腳,以避免此種弊端。

六怕:生病怕甜食

寶寶生病之後吃什麼好呢?不少家長認為甜食好,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孩子生病後消化道的分泌液減少,消化酶活力降低,食欲下降。此時若再進甜食,就會大量消耗維生素B1,使消化液進一步減少,食欲也就更差。再者,甜食也會對免疫力產生消極的影響。

提示:寶寶生病的時候儘量少吃甜食,食譜應突出高維生素、高微量元素,以加快身體的康復。

七怕:耳朵怕掏挖

耳屎是有一定的生理功能的,如阻止灰塵、小蟲進入耳內,緩衝雜訊,保護鼓膜,防止外界水分流入耳內等。嬰幼兒的耳道尚未發育成熟,大多呈扁平縫狀,皮膚又嬌嫩。家長給寶寶掏耳時稍有不慎,輕則掏傷皮膚引起感染,重則可捅破鼓膜導致聽力喪失。

提示:對寶寶的耳屎不要輕易掏挖。耳屎一旦多了,往往會隨咀嚼、張口或者打哈欠等動作而自行脫落、排出。如寶寶因油耳或耳屎過大阻塞耳道時,最好請醫生幫助解決。

正確引導、協助改善

其實孩子的情緒學習常會受親子間相處模式影響,而大人卻很少用心和利用機會去陪孩子處理這些情緒,並從中來學習成長,因此,以下一些類型的父母需要特別注意:

1. 忽略型的父母:對孩子的情緒是以芝麻綠豆、過一會就好的的方式來處理,那麼你將失去和孩子一起學習、體會情緒的機會。

2. 放任型的父母:放任孩子自行處理情緒,當孩子有負面情緒反應時,沒有想要更進一步去教導、引導他,做適當的情緒處理。

3. 權威型的父母:對孩子絕對的權威和??,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及想法,這樣的父母到最後可能會遇到孩子在外使壞、作怪等情形發生,甚至到無法收拾的地步。

如果自己的小孩的情緒本質較為負向,該如何去協助、引導他們,降低此天生氣質對生活的影響呢?

(1)瞭解孩子情緒背後的意義,是什麼原因和動機,讓他有如此的情緒反應。

(2) 接納孩子的情緒反應,並花些時間溝通;而當他表現出正向情緒時給予讚揚,鼓勵他加強這種情緒的表達。

(3) 提供並協助孩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對生活造成的障礙。如臉臭臭的孩子在學校可能受到老師、同學的排斥,家長可以和老師溝通,協助孩子和同學作朋友。

(4) 以同理心和同年齡層,去接納孩子的想法和看法。

(5) 教導孩子學習用語言表達情緒,降低被誤解的情形。

(6)良好的情緒示範,如家長需對自己的情緒有所掌控和瞭解,才能以身作則,並在處理孩子的情緒時,能保持正面積極的方式。

接納孩子的情緒反應

其實孩子年紀還小,實在無法要求他來管理自己的情緒問題,主要還是依賴父母親能有高度的,在孩子遇到問題時,能適時的接納和提供方法,尤其讓孩子能有安全感和信賴感,更是協助孩子在情緒處理上,一個相當重要的關鍵。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