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愛活動, 家長就懷疑自己的孩子得了多動症, 那麼什麼樣的孩子才能診斷是多動症呢?兒童多動症有哪些常見的臨床表現?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吧。
兒童多動症常見的臨床表現
社會適應不良
患兒常表現為個性倔強, 不願受別人制約或排斥小夥伴, 所以很難與其他同齡兒童相處, 不得不常找比自己年齡小的兒童遊戲。
注意障礙
患兒注意力難以集中, 幹什麼事情總是半途而廢, 即使是做遊戲也不例外。 環境中的任何視聽刺激都可分散他們的注意。 患兒進小學後, 在課堂上症狀表現更為明顯,
學習困難
多動症患兒智力正常, 但由於不易集中注意力, 學習主 動性較差, 成績不穩或不及格, 甚至留級。
活動過多
嬰幼兒、學齡前期表現為多動、好哭鬧、不安靜、難以 滿足要求, 隨著年齡的增加, 活動量增多, 上課不注意聽講, 幹事情不能專 心, 做事有始無終。 活動多但無目的性, 雜亂。 多動症的行為不分場合, 不 顧後果, 無法自製, 在家裡亂翻東西, 對課本、文具、玩具、圖書、鬧鐘等 用品毫不愛惜, 任意拆散丟失。 課堂搞小動作, 妨礙別人學習。 對家長和老 師教育訓斥毫無效果。
如何護理多動症患兒
1、制定時間表:不要因為假期就生活無規律。 定個時間計畫表, 從早晨起床到晚上上床, 每一小時都列入計畫, 包括家庭作業、戶外活動, 每天的作息和活動大致相同。
2、每天管好每件東西:每日整理好自己的東西, 每件東西物歸其所, 包括學習用品、衣物等任何東西, 不要隨意亂放。 家長每天檢查督促。
3、訓練兒童的感覺綜合能力:調查顯示, 多數多動症患兒都伴有動作笨拙、不能直線行走、閉目難立等症狀, 嚴重的還存在視覺運動障礙, 因此父母在家也應注意訓練兒童的感統能力。 最簡單的方式包括跳繩、打球、游泳等。 這些運動簡便易於操作, 而且訓練效果也很不錯。 如果家庭經濟條件允許, 也可以讓兒童參加專業的感覺統合能力訓練。
4、患兒少看電視, 少上網:相關研究表明, 兒童在學齡前電視看得越多, 他們在7歲的時候就越明顯地出現注意力缺失。 長時間看電視不僅會損害兒童的眼睛, 而且會影響到其以後的心理健康發展。 因此, 父母每天應限制多動兒看電視上網的時間, 一般每天控制在半個小時左右, 最長時間不要超過一節課。
多動症患兒不宜吃什麼
有關學者發現, 小兒多動症發病與兒童飲食中所含氨基酸多少有關。 兒童攝入含有過多酪氨酸或色氨酸食物, 如豆腐皮、驢肉、鴨掌、豬肉松、魚片、淡菜、乳酪、腐竹、干貝、南瓜子仁等, 可能出現小兒多動症。
還有一些學者認為, 此病亦與兒童多吃糖及甜食有關。 科學家指出, 糖攝入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