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是小朋友都會出現的疾病, 但是遇到小寶寶發燒, 很多家長卻不知道如何處理, 第一反應就是給患兒喂藥, 專家提醒, 小兒發熱, 家長要掌握以下這4個處理方法。
引起小兒發熱的原因
1、疾病因素:
以病毒和細菌感染最常見, 如呼吸道、胃腸道、泌尿道感染等。 除發燒外, 還伴有各系統的症狀。 如呼吸道感染時, 可有流涕、咽痛、咳嗽;胃腸炎表現為腹痛、嘔吐、腹瀉;在泌尿道感染時可能出現尿頻、尿痛、腰痛的現象。 而小嬰兒各系統的伴隨症狀不典型, 可能只有厭食、吐奶、腹瀉等現象, 所以年齡越小的孩子發燒越要去看醫生。
2、非疾病因素:
嬰兒體溫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氣溫過高(中暑)、穿衣太多、喝水過少、水份丟失(流汗、腹瀉)、房間空氣不流通、劇烈運動前後, 其它如預防注射也可能引起發燒。
小兒發熱怎麼辦
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
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 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 可意洗溫水澡, 使體溫慢慢地下降。 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 則表示需要溫熱, 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睡冰枕
睡冰枕有助於散熱, 但對較小的幼兒並不建議, 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 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 使用退熱貼也可以, 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 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不宜給寶寶穿太多
寶寶衣服不宜穿的過多,
勤測體溫
建議媽媽最好每間隔4個小時就測量一次體溫, 高溫寶寶則需要每1一2小時測一次。 服用退熱藥後如果出現大汗淋漓, 面色蒼白, 軟弱無力等虛脫現象。 可先喂一些含糖的稀鹽水或鮮榨的果汁, 為寶寶補充水分。
按摩法
2歲以上的寶寶發燒, 父母可以按摩緩解。 先搓寶寶的腳心, 把熱往腳下引, 把腳搓熱了再搓小腿, 小腿搓熱了再搓手、膀子、後背, 最後是寶寶的耳朵。 按摩時要輕、慢, 多給寶寶喝水。 如果寶寶還持續發燒可以用溫水幫他擦身,
全身溫水泡澡
將寶寶衣服解開, 用37度左右的溫水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 可以使寶寶皮膚血管擴張, 增加散熱。
小兒發熱後飲食如何安排
夏季小兒發熱, 體溫增高, 常有口渴喜冷飲的症狀, 特別喜歡吃霜淇淋、雪糕、冰棒、冰凍汽水等冷飲食品。 但是, 食用這類冷飲後發燒孩子的胃會急速緊縮, 容易使小兒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 不吃主食, 導致營養不良的病症。 所以冷飲是不能在發燒時給孩子吃的。
小兒發熱後消化不良, 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忌食油膩食物, 如油炸糕、炸豬排、油煎饅頭、奶油蛋糕、肥膩的豬肉、羊肉、帶油的雞湯、鴨湯及用油煎油炸的各類食物。 在炒蔬菜時也不宜放油太多。 油膩食物妨礙小兒的消化, 常可引起食欲減退、腹瀉等消化道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