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 《說文解字》注:“臥為所屬首者也。 ”可見, 枕為人在睡臥之時, 墊於頸項之下, 使頭頸限定在一定的高度和舒坦位置的一種睡具。 由於人一日與枕有1/3的時間為伴, 且頸項是諸多經絡過經之處, 因此人們用炮製過的藥物, 或置於枕芯之內, 或浸在枕套之中, 或直接做成睡枕, 令人在睡臥之時, 達到防治疾病和延年益壽目的的一種自然療法, 這就是藥枕療法。
藥枕的製作方法因其種類不同而稍有差異。 一般而言, 根莖、木本、藤類藥物多需晾曬或烘乾, 再粉碎成粗末即可;花、葉類藥物多於晾曬後搓碎即可;礦石類、角質類藥物多需打碎成小塊如米粒大小,
1.風寒型:症見咳嗽咽癢, 痰白清稀, 鼻塞, 流清涕, 頭痛, 肢體酸楚, 發熱, 無汗。
藿香枕
【組成】常香300g、羌活、防風各200g、細辛、麻黃、桂枝各100g。
【制法】上藥快速烘乾, 共研成粗末, 混勻, 裝入枕芯, 制成藥枕。
【用法】令病人側臥枕之。
【說明】採取鼻吸口呼式呼吸。
荊防枕
【組成】荊芥、防風、羌活、川芎、白芷、薄荷、菊花、槁本各60g、辛夷花、細辛各30g、山奈、檀香各15g。
【制法】將上藥烘乾, 共研細末,
【用法】令病人枕之。
2.風熱型:症見咳嗽頻劇, 氣粗或咳聲音啞, 喉燥咽痛, 痰黏稠或稠黃。 咳時汗出, 鼻流黃涕, 口渴, 頭痛, 肢楚, 惡風, 身熱。
桑菊枕
【組成】桑葉、菊花各1000g。
【制法】將二藥曬乾, 一起搓揉成碎末, 裝入枕芯, 做成藥枕。
【用法】令病人側臥枕之。
3.風燥傷肺型:症見乾咳, 連聲作嗆, 無痰或有少量黏痰, 不易咯出。 喉癢, 唇鼻乾燥, 咳甚則胸痛, 或痰中帶有血絲, 口幹, 咽幹而痛, 或鼻塞, 頭痛, 微寒, 身熱。
麥桑枕
【組成】大麥冬、霜打桑葉各500g、天花粉200g、金銀花1200g、生石膏500g、枇杷葉250g。
【制法】先將石襯打碎, 餘藥一起烘乾, 粉碎成粗未, 混勻, 裝入枕芯, 制成藥枕。
【用法】令病人枕之。
4.痰濕蘊肺型:症見咳嗽痰多, 痰白黏膩或稠厚或稀薄, 每於晨間咳痰尤甚, 痰出則咳緩。
菖蒲枕
【組成】石菖蒲適量。
【制法】烘乾, 粉碎成粗末, 裝入枕芯, 制成藥枕。
【用法】令病人側臥枕之。
清熱枕
【組成】款冬花、桔梗、甘草、金銀花、炙枇杷葉、前胡各30g、姜半夏、膽南星、黃芩、桑白皮、射干各20g、葶藶子、辛夷花各50g。
【制法】將以上藥物共粉碎, 裝入枕芯, 制成藥枕。
【用法】令病人枕之, 用於慢性支氣管炎之咳嗽、咳痰等症。
【備註】半個月換藥1次。
5.痰熱鬱肺型:症見咳嗽氣息粗促, 或喉中有痰聲, 痰多、質黏厚或稠黃, 咯吐不爽, 或有熱腥味, 或吐血痰, 胸脅脹滿, 咳時引痛, 面赤, 或有身熱, 口幹欲飲。
醒腦枕
【組成】丹皮、野菊花、夜交藤、枸杞子、海螺、白芷、虎杖各300g、樟腦、冰片各10g、艾絨500g。
【制法】將上藥分別烘乾, 研細, 和勻, 裝入枕芯, 做成藥枕。
【用法】令病人側臥枕之。
祛咳枕
【組成】柴胡、龍膽草、黃芩、青皮、膽南星、蘆薈、黃連、青黛、大黃、木通、石菖蒲、皂角、細辛各50g、陳米粉(炒黑)150g、青魚膽汁、薑汁、竹瀝各50mL。
【制法】先將上藥分別烘乾, 共研粗末, 加入青魚膽汁、薑汁、竹瀝拌勻, 曬乾, 打碎, 裝入枕芯, 制成藥枕。
【用法】令病人枕之。
6.肝火犯肺型:症見氣逆作咳陣作, 咳時面紅目赤, 引脅作痛, 可隨情緒波動增減。 煩熱咽幹, 常感痰滯咽喉, 咯之難出, 量少質黏, 口幹口苦, 胸脅脹痛。
黛蛤枕
【組成】青黛200g、海蛤殼500g、雄黃、海螵蛸、龍膽草、黃芩、柴胡各250g。
【制法】上藥分別研細、和勻, 裝入枕芯, 制成藥忱。
【用法】令病人睡臥時枕之。 用於肝火犯肺之咳嗽。
注意
1.藥枕療法一般用於慢性疾病。 因此急性疾病必須與內服藥及西醫結合治療。
2.藥枕療法起效緩慢而且持久, 必須告誡病人要耐心堅持, 一般每天至少要治療6小時以上。
3.藥枕療法所選用藥物多有揮發性成分, 因此, 需置陰涼乾燥處密封保存, 以免因有效成分揮發而影響療效。
4.若出現藥物過敏現象, 應立即中止使用。 過敏較嚴重者, 需進行抗過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