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腦損傷這個名詞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能見到一些智力發育不全、行動異常、有視聽障礙等問題的孩子, 他們不少都是新生兒腦損傷患者。 當寶寶睡不好的時候, 就要警惕腦損傷了。
寶寶睡不好警惕腦損傷
樂樂自打生下來就沒讓家裡人“耳根清淨”過, 白天和晚上都愛吵鬧, 一哭起來就不肯甘休, 哭累了才睡會兒, 醒來又繼續哭鬧。 家裡的老人說:“滿了百天自己就會好的。 ”可現在樂樂都4個月了, 還是沒有辦法把他放到床上單獨睡。 樂樂媽實在熬不住了, 帶他去醫院檢查,
原來, 樂樂在出生的時候有過窒息史。 其實, 像樂樂這樣的情況不少見, 腦損傷綜合征已成為對嬰幼兒威脅最大的疾病。 寶寶易吐、睡眠不安、易驚醒、哭鬧不安, 喜歡用力、打挺, 這些都是它的臨床表現。
寶寶腦損傷都有哪些異常表現
新生兒期:
哺乳困難:小兒出生後不會吸吮, 吸吮無力或拒乳, 吸吮後疲勞無力, 容易嘔奶。
哭聲微弱:生後十分安靜, 哭聲小或持續哭鬧。
自發運動少:出生後少動, 呈無力狀態。
肌張力低下:全身鬆軟, 肌肉鬆弛。
肌張力增強:全身發硬, 好打挺, 雙下肢有力, 洗澡時雙足蹬盆, 換尿布時雙下肢難分開。
新生兒痙攣:小兒易驚跳, 尖叫或煩躁不安、抽搐。
行為異常:頭偏向一側, 雙拇指內收緊握在掌中。
1-3月:
雙拇指內收, 手緊握拳, 上肢收斂、內旋。 不注意看人, 不注視眼前的人臉及玩具。 反應遲鈍, 叫名無反應, 不能微笑及逗笑。 頭不穩定, 頸不能豎立, 頭左右擺動。 軀幹硬性伸展或全身發軟, 有非對稱性姿勢。
4-5個月:
表情呆滯不靈活, 逗時無反應, 不能大笑。 眼不靈活, 不追視, 斜視。 不會翻身, 俯臥位抬頭小於90。 手不靈活, 不伸手抓物或用一隻手抓物。
6-7個月:
不能獨坐, 下肢不能支持、扶站尖足。 手抓物後很快鬆開。
8-10個月:
手笨, 不能捏小東西, 解扣、換手玩。 不會發出爸、媽、噠噠等雙音。 不會爬, 不能直腰獨坐及坐位自由玩。
11-12個月:
不能爬站, 不會邁步。 不會與人“再見”。 不能有意識叫爸、媽。
為何孩子會出現腦損傷的現象
第一部分:由於缺氧、缺血造成新生兒腦損傷,
第二部分:新生兒由於細菌或者病毒感染, 造成新生兒腦損傷, 使受感染的神經細胞功能損失, 這也是一個造成新生兒腦損傷的一個原因。
第三部分:因為新生兒出意外了, 比如摔了、磕了或者碰了, 這種情況下造成的腦損傷也是造成新生兒腦損傷的另一個原因。 大部分這種情況下的寶寶可能是由於腦子裡出血或者腦震盪造成病理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