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藥物貼敷的現代醫學原理

1.皮膚的吸收機制

皮膚吸收主要途徑是經過表皮角質層細胞吸收脂溶性物質, 其次通過皮膚毛襄、皮脂腺、汗管等附屬器官吸收水溶性物質, 還有鈉、鉀等可通過角質層細胞間隙吸收, 真皮中90%是血管豐富的結締組織, 通過動脈通道角質層轉運而使被吸收藥物通過一種或多種途徑進人體液迴圈。

2.經絡腧穴現代機制研究

腧穴是皮膚上特殊的部位, 貼敷藥物從體外作用於人體的穴位, 該穴位的組織結構、皮膚、神經、血管、淋巴等均發生一定的變化, 產生特異性熱學變化, 使局部的溫度增高, 毛細血管和淋巴管擴張,

有利於中藥成分滲透皮膚, 穿過毛孔, 不斷地進入淋巴液、血液而迴圈到達臟腑經氣失調的病所, 發揮藥物“歸經”和功能效應。 研究表明穴位給藥的生物利用度明顯高於一般給藥, 因腧穴對藥物作用具有敏感性和放大效應, 藥物作用於特定經絡腧穴, 能迅速在相應組織器官產生較強的藥理效應, 起到單相或雙相調節作用, 另則藥物貼敷通過刺激皮膚穴位的神經末梢感受器, 以及藥物的吸收、代謝, 對機體的有關的物理、化學感受器產生良性影響, 直接反射性地調整大腦皮層和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 並通過神經系統形成新的反射, 從而破壞原有的病理反射聯繫, 調節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 改善機體的免疫狀態,
增強抗病能力, 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貼敷藥物透皮機制

貼敷藥物多選芳香厚重之味, 研究表明川芎揮發油、丁香揮發油、丁香油酚等都具有促滲作用, 認為其作用於角質層, 加速角質層結構變化, 破壞角化細胞間質, 促使表皮細胞間隙擴大, 從而有利於藥物擴散。 貼敷藥物的水和作用於皮膚角質層, 在局部形成一種汗水難以蒸發擴散的密閉狀態, 可膨脹成多孔狀態易於藥物穿透, 透皮促進劑研究, 包括表面活性劑類、親脂性溶酶類, 表面活性劑類物質能促進被動擴散吸收, 增加表面脂膜的穿透率;常見的促透劑中, 油酸、亞油酸可用于親水和親脂性藥物, 它們可溶解皮膚中的脂溶性成分,

通過改變皮膚對藥物的濕潤作用來增加滲透性。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