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剛開始吃輔食的時候基本都是無味的,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吃不慣, 總喜歡加些鹽進去, 其實這樣做非常不可取。 寶寶吃鹽過早和過多嚴重影響健康, 甚至會使寶寶腎臟、心臟功能受損。
鹽分過多, 寶寶腎臟大呼“受不了”
寶寶的腎臟發育還不健全, 不足以滲透過多的鹽分, 因而攝入過多鹽分首當其衝的就是寶寶腎臟, 給腎臟添負擔的同時還會增加心臟的負擔, 使寶寶腎臟、心臟功能受損。
使寶寶抵抗能力下降, 易出現上呼吸道感染
攝鹽過多還會抑制口腔黏膜上皮細胞的繁殖, 使寶寶口腔唾液分泌減少,
影響寶寶對鋅的吸收, 智力發育受阻
寶寶鹽分攝入過多會影響其體內對鋅、鈣的吸收, 導致缺鋅少鈣, 由此會影響寶寶智力的發育, 骨骼發育, 還會造成其免疫力下降, 個子小, 還會引發各種疾病。
寶寶吃鹽注意事項
那麼寶寶什麼時候開始吃鹽比較好?吃多少鹽合適?
1歲以內無需加鹽
寶寶6個月以後應開始添加輔食, 但天然食品中存在的鹽已能滿足寶寶需要, 因此1歲以內的不需要額外加鹽。
1-3歲儘量少吃鹽
根據最新版參考攝入量, 1-3歲的幼兒每天需要700mg鈉(相當於1.8g食鹽),
3-6歲每天吃鹽不超過2g
3-6歲的孩子每天大約需要900mg的鈉(相當於2.3g食鹽), 除了食物本身含有的鈉, 必須通過食鹽獲取的那部分鈉也不多, 因此3-6歲寶寶每天吃鹽應不超過2g。
6歲以上每天吃鹽3-5g
孩子6歲以後可適當增加鹽攝入量, 但最好控制在3-5g以內。
寶寶要小心這些隱形鹽
值得一提的是寶寶吃鹽的量不僅僅是食鹽, 還包括隱形鹽, 如調味品及甜品中的鹽。
甜品
這個估計是相當一部分人容易陷進的一個認知誤區了。 平時爸媽們限制孩子吃甜品可能也只是防止蛀牙, 但從來都不會想到甜品的含鹽量。
但其實, 像麵包、餅乾、蛋糕、點心等這些食物, 在加工的時候就不可避免的加入含鈉的輔料, 如發酵粉(碳酸氫鈉)。
而霜淇淋, 在其製作過程中, 為了口味的完美也會添加很多鹽, 只是濃郁的酸甜味把鹹味覆蓋住了, 欺騙了味覺。
調味品
很多媽媽說, 我給孩子做菜很少放鹽, 只是放一點放點兒童醬油、雞精這類調味, 這樣就沒事兒吧?
但其實, 醬油、醋、味精、雞精、蠔油等都是藏鹽大戶, 如10g醬油就含有1.3g的食鹽, 100g醋就相當於1.5g食鹽, 接近1-3歲兒童一天的攝入量, 兒童醬油也一樣!
要想控鹽, 不僅僅要少放鹽, 也要少放一切調料。
速食與加工類食品
速食麵、漢堡、油條、炸雞翅、披薩、薯條等速食食物, 都是高鹽食物。 以速食麵為例, 一包速食麵的含鹽量能達到6克左右。
火腿、醃肉、鹹魚、乳腐、臭豆腐、鹹鴨蛋、皮蛋、肉鬆、豆腐乾、蘭花豆等加工類食品在加工過程中也需要放入大量的鹽, 這類食物都不建議給孩子食用太多。
其實, 為了避免吃鹽過多, 最好的方法就是吃原味清淡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