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濕邪常見四症狀 這些祛濕湯可常喝

生活中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 甚至惡性腫瘤, 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有關。 據現代醫學研究表明, 四十多種疾病與濕邪有關, 故而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對抗濕邪。

濕邪有什麼症狀?

1、濕為陰邪

易損傷人體內的陽氣, 傷及脾胃, 脾受損, 體內濕氣會停聚在體內, 侵入五臟六腑及經絡中。

2、濕性重濁

“重”指容易讓人頭身困重, 四肢酸楚, 濁”指分泌物和排泄物穢濁不清的現象。 如濕濁在上則面垢、眵多;濕滯大腸, 則大便溏泄、下痢膿血;濕濁下注, 則小便渾濁、女性白帶過多;濕浸肌膚, 則可見濕疹、痘痘等。

3、濕性黏滯

黏指排泄物和分泌物滯澀不暢, 痢疾的大便排泄不爽, 淋證的小便滯澀不暢, 以及口黏、口甘和舌苔厚滑黏膩等。 滯指病的**性。 濕邪入體的人起病緩慢, 病程較長, 反復發作, 或**難愈。

4、濕性趨下

濕邪為陰, 同類相求, 容易侵害人的**。 如水腫、濕疹等病以下肢較多為見。

防濕邪需注意飲食

濕氣是隨著身體代謝不斷生成的, 濕的原材料就是每天日常的飲食。 身體器官正常的人可以將營養物質利用, 多餘的利用汗液或尿便排泄掉。 而身體不正常的人卻代謝不出去, 留下了很大一部分垃圾在身體裡, 成為濕邪。 現代人由於長期處在空調房內, 飲食作息不規律, 抽煙喝酒、大口吃肉常喝冷飲喜吃涼菜, 極易患上濕邪,

10個人中就有八九個有濕邪潛伏。

祛濕吃些什麼好

1、竹葉茅根茶

做法:竹葉5克, 白茅根5克, 荷葉兩克, 放入杯中, 沸水浸泡, 當茶飲用。 每日一劑。

功效:竹葉甘淡而寒, 功善清熱除煩, 生津利尿。 白茅根甘寒, 具有清熱利尿, 涼血止血的功效。 荷葉味苦微咸, 性辛涼, 能夠清暑利濕, 祛瘀止血。 本方尤其適用於夏季皮膚、鼻子容易出血的人。

2、陳皮茯苓茶

做法:茯苓5克, 陳皮2克。 茯苓、陳皮洗淨, 放人保溫杯中, 在杯中沖入熱水, 等待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利濕, 化痰減肥, 健脾燥濕, 化痰祛脂。

3、枸杞薏米茶

做法:薏米300克, 枸杞子一把, 紅棗2-3顆, 冰糖、水適量。 將買來的薏米揀出雜質, 用清水淘淨並控幹水分;將薏米放入平底鍋中, 鍋中不可放油, 開小火翻炒烘焙薏米,

直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關火;將紅棗剖成兩半或割開口子放入茶壺中, 枸杞子可抓一小把放入, 如喜歡甜味可放幾顆冰糖, 再放入焙好的薏米, 沖入滾燙的開水, 浸泡5-1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 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 薏仁枸杞茶養肝明目又利水祛濕。

4、二花蜜茶

做法:木棉花10克, 槐花10克, 蜂蜜適量。 木棉花、槐花放入砂鍋, 加清水800ml, 大火煮沸, 小火熬煮15分鐘, 去渣留汁, 調入蜂蜜即成。

功效:具有清熱祛濕, 涼血止痢的功效。

5、薏米茶

做法:將薏米挑選洗淨、瀝幹水分, 放入平底鍋內, 開小火, 慢慢焙出薏米的香味。 再把枸杞洗淨, 放入焙熟的薏米、沖入開水, 浸泡5~10分鐘。 根據個人愛好,

可以在煮好的茶內加入熟紅豆之類的熱性食材。

功效:薏米性涼, 味甘, 淡。 《本草綱目》謂其“健脾益胃, 補肺清熱, 祛風勝濕, 養顏駐容, 輕身延年”。

6、西瓜皮涼茶

做法:將西瓜皮洗淨、切碎, 去渣取汁, 再加入少量白糖攪拌均勻即可。

功效:這款涼茶有祛暑利尿的功效, 尤其適合熱性體質人群及水腫患者適量飲用。 不過, 寒性體質及胃寒的人忌用。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