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癇病的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辨病情輕重判斷本病之輕重決定於兩個方面:一是病發持續時間之長短, 一般持續時間長則病重, 短則病輕;二是發作間隔時間之久暫, 即間隔時間久則病輕, 短暫則病重。

2、辨證候虛實癰病之風痰閉阻、痰火擾神屬實, 而心脾兩虛、肝腎陰虛屬虛。 發作期多實或實中挾虛, 休止期多虛或虛中挾實。 陽癇發作多實, 陰癇發作多虛。

二、治療原則

病發即急, 以開竅醒神豁痰治其標;平時病緩則去邪補虛以治其本, 是謂本病之大法。 臨證時前者多以豁痰熄風、開竅定癇法, 後者宜健脾化痰, 補益肝腎、養心安神法治之。

而調養精神、注意飲食、勞逸適度實屬重要。

三、分證論治

發作期

1、癇

症狀:病發前多有眩暈, 頭痛而脹, 胸悶乏力, 喜伸欠等先兆症狀, 或無明顯症狀, 旋即僕倒, 不省人事, 面色潮紅, 紫紅, 繼之轉為青紫或蒼白, 口唇青紫, 牙關緊閉, 兩目上視, 項背強直, 四肢抽搐, 口吐涎沫, 或喉中痰鳴, 或發怪叫, 甚則二便自遺。 發作後除感到疲乏、頭痛外, 一如常人, 舌質紅, 苔白膩或黃膩, 脈弦數或弦滑。

治法:急以開竅醒神, 繼以瀉熱滌痰熄風。

方藥:黃連解毒湯送服定癇丸。

急以針刺人中、十宜、合穀等穴以醒神開竅。 灌服黃連解毒湯, 方以黃芩、黃連、黃柏、梔子清上中下三焦之火, 並以此湯送服定癇丸, 有豁痰開竅, 熄風止痙之功。

本型可配合清開靈注射液靜脈滴注,

清熱化痰開竅。

2、陰癇

症狀:發癇則面色晦暗青灰而黃, 手足清冷, 雙眼半開半合, 昏憒, 偃臥, 拘急, 或抽搐時作, 口吐涎沫, 一般口不啼叫, 或聲音微小。 醒後周身疲乏, 或如常人, 舌質淡, 苔白膩, 脈多沉細或沉遲。

治法:急以開竅醒神, 繼以溫化痰涎。

方藥;五生飲。

急以針刺人中、十宣穴開竅醒神。 灌服五生飲, 方以生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辛溫祛痰, 半夏又能降逆散結, 川烏大辛大熱, 散寒除積滯, 黑豆補腎利濕。 可合二陳湯健脾除痰, 以截生痰之源。

本型可配合參附注射液靜脈滴注。

休止期

1、火擾神

症狀:急躁易怒, 心煩失眠, 咯痰不爽, 口苦咽幹, 便秘溲黃。 病發後, 症情加重, 甚則徹夜難眠, 目赤, 舌紅, 苔黃膩, 脈多沉弦滑而數。

治法:清肝瀉火, 化痰開竅。

方藥:龍膽瀉肝湯合滌痰湯。

二方合用, 清火豁痰之力甚強。 方中龍膽草、黃芩、梔子、柴胡清肝瀉火;澤瀉、木通、車前子清利濕熱, 導火下行;當歸、生地涼血養血;半夏、膽南星、陳皮豁痰開竅;竹茹降氣而有助於化痰;石菖蒲、茯神醒神定志。

2、痰閉阻

症狀:發病前多有眩暈, 胸悶, 乏力, 痰多, 心情不悅, 舌質淡, 苔白膩, 脈多弦滑有力。

治法:滌痰熄風鎮痛。

方藥:定癇丸。

方中竹瀝善能清熱滑痰, 鎮驚利竅, 配薑汁用其溫以助化痰利竅;膽南星清火化痰, 鎮驚定癇;半夏、陳皮、貝母、茯苓、麥冬祛痰降逆, 兼防傷陰;丹參、石菖蒲開瘀利竅;全蠍、僵蠶熄風止痙;天麻化痰熄風;朱砂、琥珀、遠志、燈芯草、茯神鎮驚寧神;甘草調和諸藥。

3、虛血瘀

症狀:頭部刺痛, 精神恍惚, 心中煩急, 頭暈氣短, 唇舌紫暗或舌有瘀點、瘀斑, 脈弦而澀。

治法:補氣化瘀, 定風止癇。

方藥:黃芪赤風湯送服龍馬自來丹。

黃芪赤風湯方中以黃芪補氣;赤芍活血化瘀;防風配黃芪補而不滯, 配赤芍搜肝泄風活血, 三者合用補氣化瘀定癇。 龍馬自來丹方中馬錢子通經絡止疼痛, 散結消腫;地龍通絡熄風。 兩方合用補氣化瘀, 定風止癇。 但要注意馬錢子有劇毒, 其炮製必須如法, 並嚴格控制劑量。

4、脾兩虛

症狀:反復發作不愈, 神疲乏力, 面色蒼白, 體瘦, 納呆, 大便溏薄, 舌質淡, 苔白膩, 脈沉弱。

治法:補益心脾為主, 輔以理氣化痰。

方藥:歸脾湯合溫膽湯。

方以歸脾湯補養心脾;溫膽湯理氣化痰, 清膽和胃。 歸脾湯方中以人參、黃芪、白術、甘草、生薑、大棗甘溫補脾益氣;當歸甘辛溫養肝而生心血;茯神、酸棗仁、龍眼肉養心安神;遠志定志寧神;木香行氣令補而不滯戶溫膽湯中二陳湯燥濕化痰,

再加枳實行氣、竹茹清熱。 兩方合用既治療心脾兩虛之本, 又兼治氣虛生痰, 痰濁為患之標。

5、腎陰虛

症狀:癇病頻作, 神思恍惚, 面色晦暗, 頭暈目眩, 兩目乾澀, 耳輪焦枯不澤, 健忘失眠, 腰膝酸軟, 大便乾燥, 舌紅苔薄黃, 脈沉細而數。

治法:滋養肝腎。

方藥:大補元煎。

方以熟地黃、枸杞子、山茱萸、杜仲補益肝腎;人參、炙甘草、山藥、當歸補益氣血。 可加鹿角膠、龜板膠養阻益髓, 牡蠣、鱉甲滋陰潛陽。

上述各證的處方中, 加入適量全蠍、蜈蚣等蟲類藥物, 以熄風解毒、活絡解痙, 可提高療效。一般研粉,每服1-1.5g,每日2次為宜,小兒量酌減。再者本病的發生與氣血瘀滯有關,尤其久病和外傷者,應適當加活血化瘀之晶,如川芎、丹參、郁金等。

可提高療效。一般研粉,每服1-1.5g,每日2次為宜,小兒量酌減。再者本病的發生與氣血瘀滯有關,尤其久病和外傷者,應適當加活血化瘀之晶,如川芎、丹參、郁金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