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秋季易腹瀉 中醫艾灸來幫你

秋冬時節天氣寒冷, 如果不注意日常的飲食, 那麼很容易出現腹瀉的情況。 腹瀉雖然不是什麼大病, 但是治療不當也會給我們的身體造成較大的損傷。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應該如何治療腹瀉:

中醫如何治療腹瀉?

對於小兒秋季腹瀉, 中醫在辨證的同時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往往有效:

1、寒瀉:即孩子過食生冷, 或感受風寒後引起的腹瀉。 常見發燒, 怕冷無汗, 腹痛腹脹, 大便清稀, 腸鳴。 用藥可以選服藿香正氣軟膠囊, 一次2粒, 一日2次;或外用小兒敷臍止瀉散貼臍, 一日1次。

2、熱瀉:即孩子腸胃積熱, 或外受暑濕引起腹瀉。

常見急促而量多, 大便稀黏, 便味酸臭, 或有泡沫, 小便黃等症狀。 可選用清熱、止痛止瀉中藥治療。 如周氏回生丹, 一次1~2粒;或用葛根芩連微丸, 一次1克, 一日3次。

3、傷食瀉:即孩子過食或添加輔食不當引起的腹瀉。 常見腹脹腹痛, 便前哭鬧, 大便酸臭, 或見奶瓣或不消化食物, 口臭氣促, 食欲不振, 夜臥不安等症狀。 用藥可服至寶錠, 一次1丸, 一日2次。

4、脾虛瀉:即孩子久病久瀉, 或身體虛弱引起腹瀉。 常見面色發黃, 疲倦無力, 大便鬆散不成形或次數多等症狀。 用藥可用啟脾丸, 一次1丸, 一日2次。

中醫艾灸治療腹瀉:

灸法1

取穴:腹瀉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點直下, 赤白肉際之處)。

灸法:採用艾卷溫和灸法, 每次灸10~15分鐘, 每日2~3次, 治癒為止。

灸法2

取穴:中脘、神闕、天樞、足三裡穴。

配穴:久泄者加脾俞、胃俞、大腸俞穴;五更泄者加關元、氣海、命門穴。

灸法:採用艾條溫和灸法, 每穴灸5分鐘;也可用艾炷灸, 每穴灸3~5壯。

灸法3

取穴:天樞、中脘、氣海、上巨虛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闕、關元穴;濕重者加陰陵泉穴;嘔惡者加內關穴;裡急後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闕穴採用隔鹽灸或隔薑灸法, 每次灸5~8壯, 其他穴位採用艾條溫和灸法, 每次每穴灸5分鐘, 每日1次。 此法多用於寒濕型腹瀉。

灸法4

取穴:足三裡、隱白、天樞、中脘、神闕穴。

灸法:神闕穴採用隔鹽灸法, 每次灸5~7壯;其他穴位採用艾炷無瘢痕直接灸法, 先將穴位處塗上少量凡士林膏, 再放上麥粒大小的艾炷, 點燃施灸, 當病人感到熱痛不可耐受時,

更換艾炷, 每穴灸5~7壯, 每日1次, 10次為1個療程。

灸法5

取穴:申脈穴。

灸法:採用艾條雀啄灸法, 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 點燃艾條對穴位處施行雀啄灸, 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 每次10分鐘, 每日1次。

秋季腹瀉的偏方推薦

大蒜:大蒜可治療腸炎腹瀉。 專家指導, 將蒜剝皮洗淨, 用刀削去蒜瓣的頭尾和蒜的膜皮。 拉肚子時, 大便後先溫水坐浴, 再將削好的蒜送入直腸裡, 越深效果越好。 一般情況下, 放入蒜後瀉肚即止, 五六個小時後排便即成條形。 每次放一兩瓣, 連放兩三天, 大便即可正常。 採用此法應注意手的消毒。

鮮桃:發現便溏或腹瀉初發, 速吃鮮桃(飯前吃鮮桃一個, 飯中食大蒜1~2瓣), 腹瀉立止或大為減輕。

茶葉炒焦:將茶葉(不論何種茶葉)用鐵鍋在火上炒焦後,

沏成濃茶, 稍溫時服下, 腹痛瀉肚即能緩解。

雞蛋黃烤油:雞蛋黃烤油可治小兒腹瀉。 拿砂鍋將7個熟雞蛋黃慢火烤, 油烤出來隨時用勺盛出, 烤出的油分3天服完, 每天早、中、晚3次或多幾次, 飯前飯後均可。 輕者一劑即愈, 如不愈再服一劑。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