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方過年習俗有哪些

北方過年習俗有哪些?南北方的過年習俗有很大的不同, 除了南方吃火鍋, 北方吃餃子外, 還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 北方過年習俗。 小編為您介紹, 北方是怎麼過年的。

北方過年習俗有哪些?

送灶神

臘月二十三, 北方過小年, 人們在灶王象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 其中, 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 為了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人們就用各種辦法對付他。 有的用膠牙糖敬它, 好把灶王爺的牙齒粘住, 讓它不能亂說話;有的用酒槽塗抹灶門, 這叫“醉司令”, 醉得灶神不能亂說話。

灶神受到人們的特殊招待, “吃了人家的嘴軟”, 當然就不好講壞話了。

掃房子

臘月二十四, 是家家戶戶的掃除日。 把家裡裡裡外外收拾的乾乾淨淨的, 即是迎接新春佳節, 又有掃除晦氣之意。

磨豆腐

臘月二十五, 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 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豆腐是春節加工菜的重要原材料。 炸豆腐、豆腐盒子、製作豆腐繭等菜肴均需要豆腐。

殺年豬

臘月二十六, 殺了年豬, 除了醃制鹹臘肉, 剩下的都掛在倉房裡。 快過年時拿回屋子裡, “緩”一宿。 烀肉時用一口大鍋, 底下燒柴火, 慢火烀上半天, 這樣烀出來的肉入味、好吃。 但小孩子往往都等不及, 不時地催大人給撈出一塊來嘗嘗。 於是, 這一天往往一點主食都不吃, 光吃肉、啃骨頭就飽了。

當然, 還要留出一些生肉用來炒菜, 還要一些瘦肉剁成餡, 留著包餃子、炸丸子。

趕年集

臘月二十七, 宰年雞, 過年好招待親戚。 趕大集, 置辦春節所需物品, 尤其是北方的農村, 臨近年關了, 如果不親自到集市上走一遭、轉一圈、瞧一瞧、看一看、講一講、聽一聽, 即使家中置辦下了大魚大肉, 山珍海味, 過年都是沒有年味的。

把面發

臘月二十八, 打糕蒸饃貼花, 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 後被紅紙代替。 北方人吃麵食, 主要是饅頭, 所以平日裡每三五天就要發一次面、蒸一次饅頭。 但過年期間則不然, 要一次性蒸出十幾天吃的饅頭、包子、糖角來, 所以這一次的發麵特別關鍵。 發麵的過程大致是這樣的:先將“面引子”用水泡開, 摻上麵粉, 然後放在大盆裡慢慢發酵。

因為量大, 所以一般要發一整夜。 發到一定的程度之後, 要加入適量的純鹼, 再摻入一些麵粉, 揉到軟硬合適, 然後繼續發酵一段時間。 這發麵是個技術活兒, 各家主婦們都特別重視, 因為過年親戚來了是要吃的, 誰蒸的饅頭酸了、不起了, 難免落人笑柄。

蒸饅頭

臘月二十九。 過年, 主食就是白麵饃饃, 也是所有人期盼吃到的美食。 如果說發麵是個技術活兒的話, 那麼蒸饅頭則是個體力活兒。 饅頭要反復地揉, 才會有勁、好吃。 所以蒸饅頭的時候, 各家的男人們往往也會上場助陣。 做好的饅頭劑子要大小均勻, 然後才上屜蒸。 有的人家還會在饅頭上做一些圖案, 或者塞個紅棗在饅頭頂上。

貼春聯、守歲

大年三十,

一夜連兩歲, 五更分二天, 寒辭去冬雪, 暖帶入春風。 北方在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自己家的門兩旁貼上寓意吉祥的春聯, 給節日帶來喜慶之氣。 北方人有守歲的習俗, 就是一家人不睡覺等待新年的到來, 然後一家人吃年夜飯, 有辭舊迎新之意。

放鞭炮、拜年、穿新衣

大年初一, 金雞報曉, 晚輩給長輩拜年, 長輩給壓歲錢, 壓住邪祟。 過年放鞭炮是古老的習俗, 有喜慶的寓意。 過年, 家家戶戶的大人孩子, 每人都得穿上新衣服, 圖個喜慶, 也就是破舊立新的意思。

扭秧歌

扭秧歌是北方過年特有的習俗, 從大年初一到元宵期間, 不管男女老少組織在一起走街串巷挨家挨戶地扭秧歌拜年, 場面十分熱鬧。

回娘家

大年初二,

金吠報春, 親眷人家去包年, 東家留吃飯, 西家排酒筵。 姑爺陪著媳婦回娘家, 初三, 一般也是回娘家, 但意義不同, 這個日子, 大都是沒了爹沒了娘的走親戚。

迎灶神

臘月二十三, 北方送灶神上天過年, 大年初四, 三陽開泰, 灶王爺要查戶口, 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 準備豐富的果品, 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 以示恭迎。

破五

大年初五, 北方有“趕五窮”(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的風俗, 放鞭炮崩窮、掃院子送窮、到田裡動農具開始勞動等, 這天一般不走親戚, 說是串門走親戚有送窮不吉利之說。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