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漏睛、漏睛瘡的問診

漏睛, 又名眥漏症。 本病是以大眥角常有水樣或膿汁自淚竅外漏為特徵, 按壓大眥角部常可有大量膿汁外流。 《原機啟微》說:“其病隱澀不自在, 稍覺眊躁, 視物微昏。 內眥穴開竅如針目, 按之則沁沁膿出。 ”漏睛瘡是大眥附近, 睛明穴下方突發赤腫, 可潰破出膿的病證。 可由漏睛轉變面來, 也可突然發生。 《醫宗金鑒》說:“此症生於大眥……初起如豆如棗, 紅腫疼痛……”綜上所述可知二證均由邪熱侵入淚竅所致, 但發病有緩急之分, 表現各有特點, 治療亦不相同。

漏睛症常因風熱之邪侵襲淚竅, 蘊積日久, 經脈瘀阻, 津液被灼,

潰而成膿;或因心經鬱熱或脾經濕熱內蘊, 熱灼津液積聚成膿;或熱結竅內, 脈絡阻滯, 津液不得流通而變稠濁。 本病為邪積日久所致的頑固性眼疾, 內服中藥輕者祛風清熱, 較重者清熱利濕, 晚期成膿者則需托裡透膿。 同時應給以局部外治, 如局部點藥、淚道沖洗等。 膿汁量大, 經久不愈者, 則考慮手術治療。

湧睛瘡常因心經蘊熱, 心火上炎結於大毗;或素有漏睛, 複感風邪, 風熱搏於大眥;或因素食辛辣炙煿, 心脾熱毒壅盛, 上攻淚竅, 氣血瘀滯, 結聚成瘡, 或因正虛邪留, 祛邪乏力, 致使漏睛瘡難愈。 本病多為驟然起病, 來勢兇猛的急性熱病。 未成膿期多內服中藥, 以祛風清熱、清熱解毒, 祛瘀消腫為主, 可配合局部執敷、理療、點藥,

及靜脈給以消腫散結, 清熱解毒之品;成膿期則需切開排膿, 並內服中藥托裡排膿;瘺管形成者則應考慮手術;久病不愈者宜扶正祛邪。

西醫的慢性淚囊炎等與本病相似。

(一)問診要點

此二證應注意問起病緩急, 發病部位, 有無疼痛, 皮色變化, 有無腫核及其核之軟硬, 淚液多少, 有無濃汁。 若起病緩慢, 無痛感, 不時淚下, 大眥部皮色如常, 可略見隆起, 但無腫核, 擠壓睛明穴則見粘液膿汁自淚竅沁沁流出, 為湧睛症, 若起病急驟, 大毗灼痛拒按, 睛明穴附近皮色紅腫隆起, 腫核大硬, 逐漸變軟而後成膿, 皮色紅腫波及胞瞼, 多為漏睛瘡, 若紅腫執痛不在睛明穴附近而在胞瞼處, 則多為針眼、胞腫如桃等。

(二)漏睛分型問診

1.風熱停滯

問診:自覺澀癢不舒, 大眥皮色如常, 睛明穴周略有隆起, 按之不痛, 有濁粘淚水自淚竅溢出。

治法:疏風清熱。 方用白薇丸加減。

2.心脾溫熱

問診:自覺大眥微痛。 大眥角微紅, 濃汁浸漬, 拭之又生, 口乾舌燥, 小便黃赤。

治法:清心利濕。 方用竹葉瀉心東加減。

(三)漏睛瘡分型問診

1.風熱上攻

問診:突感大眥部紅腫熱痛, 波及胞瞼, 皮色赤紅, 熱淚頻流, 發熱惡寒, 頭痛不適。

治法:疏風清熱。 方用驅風散熱飲於加減。

2.熱黴熾盛

問診:自覺大眥部疼痛拒按, 紅腫隆起, 波及胞瞼及面頰部, 口渴心煩, 大便燥結, 小便黃赤。

治法:清熱解毒, 消瘀散結。 方用五味消毒飲加減。

3.正虛邪留

問診:病發已久, 大眥部仍感微痛不適, 皮色微紅, 略見腫起, 若有破潰則漏口難收,

膿汁已稀, 但仍常流, 面色晄白, 神疲納少。

治法:托裡排毒。 方用千金托裡散加減。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