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人們認為赤小豆能防疫, 於是在端午節將赤小豆裹粽佐食。 《神農本草經》說:“赤小豆可消水腫。 ”《名醫別錄》說赤小豆:“治泄瀉, 利小便。 ”《孟詵本草》說赤小豆:“治腳氣。 ”民間用赤小豆與薏苡仁一起煲糖水, 以利暑濕。 日本人認為, 小豆是富含維生素B的食品, 所以多數點心是用赤小豆泥做成的, 頗受大眾歡迎。
赤小豆藥理研究:
赤小豆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核黃素, 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 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赤小豆藥膳:
1、赤小豆粥。
赤小豆50克, 溫水浸泡2~3小時,
此粥健脾胃、消水腫、利小便、止瀉痢、通乳, 適宜於乳汁不通或產後浮腫尿少等症, 也可用於老年肥胖症見手足浮腫、小便不利、大便稀薄等。

2、赤小豆冬瓜湯。
赤小豆50克,
此湯利小便、消水腫、解熱毒, 適宜於急性小球腎炎尿少者。
3、赤小豆鯉魚湯。
赤小豆100克, 鯉魚1條(約1000克), 生薑片。 鯉魚去鱗, 去內臟;赤小豆、生薑洗淨。 將全部用料放人鍋內, 加清水適量, 武火煮開後, 改用文火煲2~3小時, 調味溫服。
此湯健脾補氣、利水消腫, 用於妊娠水腫或脾虛水腫, 現用於腎炎水腫或營養不良性水腫。
養生經驗方:
1、腮腺炎方赤小豆50~70克, 研成細粉, 醋調後敷於患處, 治療腮腺炎、乳腺炎早期或小兒丹毒、痄腮、背爛、火丹等。

2、三豆湯赤小豆、白扁豆、黑豆等量, 三味共煮, 食豆喝湯, 主治腳氣病。
3、赤小豆消腫方赤小豆30克, 車前子15克(外包煎), 通草5克, 檳榔10克, 每日煲湯3次, 隨意飲之。 此方具有利尿消腫的功效, 用於形體肥胖、四肢鬱脹或下肢按之凹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