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膽脹的病因病機

膽脹是指膽腑氣鬱, 膽失通降所引起的以右脅脹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

膽脹多發生於40歲至65歲年齡組, 女性多於男性, 且以偏肥胖體型為多見。 當今膽脹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其原因可能與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有關。 中醫藥治療本病效果較好, 遠期療效尤其是減少復發的療效更為顯著。

病因病機

膽腑內藏精汁。 若膽道通降功能正常, 在肝膽疏泄作用下, 膽液經膽道排人腸中, 助脾胃腐熟消化水穀。 若因飲食偏嗜, 憂思暴怒, 外感濕熱, 虛損勞倦, 膽石等原因導致膽腑氣機鬱滯, 或鬱而化火,

膽液失於通降即可發生膽脹。

1、膽腑氣鬱憂思暴怒, 情志不遂, 肝臟疏泄失常, 累及膽腑, 氣機鬱滯, 或鬱而化火, 膽液通達降泄失常, 郁滯於膽, 則發為膽脹。

2、濕熱蘊結飲食偏嗜, 過食肥甘厚膩, 久則生濕蘊熱, 或邪熱外襲, 或感受濕邪化熱, 或濕熱內侵, 蘊結膽腑, 氣機鬱滯, 膽液通降失常而為之鬱滯, 氣郁膽鬱則引起脹痛, 痛脹發於右脅, 而為膽脹。

3、膽石阻滯濕熱久蘊, 煎熬膽液, 聚而為石, 阻滯膽道, 膽腑氣鬱, 膽液通降失常, 鬱滯則脹, 不通則痛, 形成膽脹。

此外, 也有由瘀血積塊阻滯膽道而致者, 其機理同膽石阻滯。

膽脹病病機主要是氣滯、濕熱、膽石、瘀血等導致膽腑氣鬱, 膽液失於通降。 病位在膽腑, 與肝胃關係最為密切。 日久不愈, 反復發作,

邪傷正氣, 正氣日虛, 加之邪戀不去, 痰濁濕熱, 損傷脾胃, 脾胃生化不足, 正氣愈虛, 最後可致肝腎陰虛或脾腎陽虛的正虛邪實之候。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