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治療慢性心力衰竭

中醫文化博大精深, 講究整體觀念, 講究辨證論治, 今天尋醫問藥社區就給大家講講中醫是如何治療慢性心衰的, 慢性心功能衰竭屬於中醫“心痹”、“心水”、“水腫”、“心悸”、“怔忡”、“痰飲”、“咳喘”等範疇。 臨床表現包括:水腫、尿少等全身性症狀, 腹脹、納呆、噁心等消化系統症狀, 失眠、嗜睡等精神症狀, 心悸、怔忡、胸悶等心胸症狀, 以及紫紺、頸靜脈怒張等體征。 既往病史包括:心力衰竭發作, 發熱、關節痛、咳嗽咯痰、胸悶胸痛、高血壓等病史。

中醫認為, 慢性心功能衰竭最基本的病機是真陽虛衰、元氣不足、水飲停留。 因此, 其基本治法應是:溫陽、益氣與利水化飲法。

溫陽

治療心力衰竭的溫陽法, 需要達到溫振元陽之目的, 不是一般的溫肺、溫脾胃、暖肝, 不是任何溫藥都能勝任, 須用附子作主藥。 從臨床經驗看, 還沒有其他中藥能代替附子溫振元陽的作用。 乾薑、肉桂或桂枝只能對附子起到佐使作用, 最好選安全、有效、無毒的孰附子, 常用量為10~20克。

益氣

治療心力衰竭的益氣法, 需要大補元氣, 用藥首推人參。 紅參、白參、黨參、太子參隨機運用。 劑量分輕、中、重, 分別為10克、15克、30克。 黃芪每能益氣, 可以補肺氣、益正氣、升陽氣, 但沒有大補元氣之功, 對心衰來說, 其功遜於人參。 但心衰病人應用黃芪機會仍多, 一是水腫明顯時, 取黃芪有益氣行水之功, 二是有氣虛血瘀時,

取黃芪有益氣行血之功。

利水

治療心衰的利水法, 應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 比較緩和的用通陽利水和溫陽利水, 比較峻猛的為泄水逐飲。 心衰出現水腫的, 基本病機是陽氣虛衰不能利水, 故通陽利水是最基本的常用的利水法。 通陽利水可選桂枝, 代表方為五苓散。 緩解後可選苓桂術甘湯。 真武湯屬於溫陽利水法, 利水最怕傷陰, 二方中有白芍、澤瀉緩解傷陰之弊。 泄水逐飲法適用於屬於水腫嚴重或痰涎壅盛之時, 是急則治標之法。 主方為已椒藶黃丸, 主藥當推葶藶子。 防己對腎臟有毒性, 應慎用。

慢性心功能衰竭基本方:熟附子10~20克, 人參或太子參10~30克, 黃芪10~30克, 葶藶子15克, 丹參12克, 益母草15克, 炙甘草5克。 尿少加車前子30克;浮腫加炒白術12克,

茯苓12克;心悸加紫石英15克, 琥珀末1.5克(吞服);氣喘加蛤蚧粉6克(腎虛用, 分吞), 桑白皮12克(肺實用);胸悶痛加降香9克(後入), 陽虛明顯加肉桂3克(後入)、補骨脂9克;陰虛明顯去附子, 加麥冬12克、五味子3克。

最後, 還要提醒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應休息靜養, 限制體力活動, 必要時絕對臥床休息, 以培養心氣, 切忌七情之干擾。 如心氣逐步恢復, 可起床少事庭間散步。 喘急甚者, 用高枕而臥, 並給吸氧。 飲食宜清淡, 以使脾胃得以運化, 忌鹽飲食, 避免克伐腎氣。 防止寒冷, 以免肺部感染, 加重心衰。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急性心力衰竭如何治療?

    中醫目前是治療心衰較好的途徑,中藥製劑配合湯藥驗方,對心臟病變起著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止咳平喘,舒肝理氣,活血化淤,寧心安神,回陽固脫,促進瓣膜脫鈣軟化,提高心肌耐缺氧代謝,阻斷心肌細胞病理變化過程... [詳細答案]

  • 1回答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療原則是什麼啊?

    心臟功能減退是一個逐漸進展的過程,從無症狀到心功能不全再到心力衰竭.一般來說由器質性心臟病(如冠心病,高心病,風心病,老年性瓣膜性心臟病,擴心病等)導致的心力衰竭是難以逆轉的.預防心衰的根本是治療原... [詳細答案]

  • 1回答

    急性心力衰竭目前最好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這個疾病一旦發現沒有什麼好說的,爭取用最快的速度把病人送到醫院進行搶救,家裡有藥物的可以先給他服用一些藥物再送去醫院進行搶救。 [詳細答案]

  • 1回答

    急性心力衰竭怎樣治療?

    急性的心衰是要到醫院急救的,我就說說慢性的吧.1病因治療及消除誘因,如控制高血壓,應用藥物,介入或手術治療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瓣膜病的手術治療.積極控制感染,對於心室率很快的心房顫動,如不能及時複... [詳細答案]

  • 1回答

    急性心力衰竭怎麼治呢?

    A期是沒有任何臨床症狀的病人,他可能沒有感覺到任何不舒服,但實際上他已經開始有了心衰的潛在問題。這組病人指的是有潛在的心衰風險的人,比如說已經有了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或者是有很嚴重的糖尿病,這...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