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絛蟲病的辨證論治與預防

症狀:上腹部或全腹隱隱作痛, 腹脹, 或有腹瀉, 肛門作癢, 久則形體消瘦, 倦怠乏力, 大便內或襯褲上有時發現白色節片, 舌質淡, 苔薄白, 脈濡或細。

治法:驅除絛蟲, 調理脾胃。

方藥:中藥有良好的驅絛效果, 可選用下列方藥中的一種應用。

1、檳榔60-120g, 切碎, 文火煎2小時, 於清晨空腹頓服。 服後4小時無大便排出者, 可服用芒硝10g。

2、南瓜子60-120g, 去殼碾粉, 直接嚼服或水煎服。 2小時後服檳榔煎劑(劑量、用法同上)。

3、仙鶴草芽(深秋採集, 其形似狼牙, 故又稱狼牙草), 洗淨, 刮去外皮, 曬乾, 碾粉, 成人早晨用溫開水沖服30—60g。 因本藥兼有瀉下作用,

可不另服瀉藥。 一般在服藥後5-6小時排出蟲體。

4、雷丸, 研粉, 每次20G, 1日1次, 連服3天。

5、石榴根皮25g, 水煎服。 胃病患者不宜選用此藥。

驅除絛蟲, 務必驅盡, 須連頭節同時排出, 方能徹底治癒。 若頭節頸未被驅出, 則仍能繼續生長。 若發現絛蟲未驅盡時, 可仍用上述驅絛藥物治療。

驅蟲之後, 繼服香砂六君子湯健運脾胃。

預防及調攝

開展衛生宣傳, 糾正吃生肉的習慣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嚴格肉類檢查, 禁止含有囊蟲的肉類出售。 此外, 應對炊事人員進行宣傳, 須將肉類煮熟燒透, 菜刀與菜板應生熟分開。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