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筋瘤的病因與診斷

筋瘤是以筋脈色紫、盤曲突起如蚯蚓狀、形成團塊為主要表現的淺表靜脈病變。 《外科正宗》雲:“筋瘤者, 堅而色紫, 壘壘青筋, 盤曲甚者結若蚯蚓。 ”筋瘤好發於下肢, 相當於西醫下肢靜脈曲張交錯所形成的靜脈團塊。

病因病機

由於長期從事站立負重工作, 勞倦傷氣, 或多次妊娠, 氣滯血瘀, 筋脈縱橫, 血壅于下, 結成筋瘤;或驟受風寒或涉水淋雨, 寒濕侵襲, 凝結筋脈, 筋攣血瘀, 成塊成瘤;或因外傷筋脈, 瘀血凝滯, 阻滯筋脈絡道而成。

診斷

好發于長久站立工作者或懷孕的婦女, 多見於下肢的兩小腿。

早期感覺患肢酸脹不適和疼痛,

站立時明顯, 行走或平臥時消失。 患肢靜脈逐漸怒張, 小腿靜脈盤曲如條索狀, ;色帶青紫, 甚則狀如蚯蚓, 瘤體質地柔軟, 抬高患肢或向遠心方向擠壓, 可縮小, 但患肢下垂或放手頃刻充盈回復。 有的在腫脹處發生紅腫、灼熱、壓痛等症狀, 經治療後則條索狀腫脹較為堅韌。 瘤體如被碰破, 流出大量瘀血, 經壓迫或結紮後方能止血。 病程久者, 皮膚萎縮, 顏色褐黑, 易伴發濕瘡和臁瘡(慢性潰瘍)。

鑒別診斷

血瘤常在出生後即被發現, 隨年齡增長而長大。 瘤體小如豆粒, 大如拳頭, 正常皮色, 或呈暗紅或紫藍色, 形成瘤體的血管一般為叢狀的血管或毛細血管。 而筋瘤則由管徑較粗的靜脈曲張而形成, 瘤體沿主幹靜脈走向而迂曲,

狀如蚯蚓。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