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癬的診斷與鑒別

一、白禿瘡相當於西醫的白癬。 多見於兒童, 尤以男孩為多。

病變初起, 頭皮覆蓋有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灰白色鱗屑的斑片, 小者如豆, 大者如錢, 日久蔓延, 擴大成片。 毛髮乾枯, 容易折斷, 易於撥蔣, 而不疼痛, 多數在離頭皮0.2—0.8chn處;頭髮自行折斷, 長短參差不齊。 在接近頭皮的毛髮幹週邊, 常有灰白色菌鞘圍繞。 自覺瘙癢。 發病部位以頭頂、枕部居多, 但發緣處一般不被累及。 青春期可自愈, 新發再生, 不留疤痕。

二、肥瘡相當於西醫的黃癬。 多見於農村, 好發于兒童, 流行地區成人亦可發生。

其特徵是黃癬痂堆積。 癬痂呈蠟黃色,

肥厚, 富粘性, 外觀呈蝶形, 邊緣翹起, 中央微凹, 毛髮從中貫穿, 有特殊的鼠尿臭。 除去黃癬痂, 其下為鮮紅濕潤糜爛面。 頭髮乾燥, 失去光澤, 散在脫落, 日久痊癒後, 留下萎縮性疤痕。 自覺瘙癢, 病程慢性, 多從兒童期開始, 持續到成人。 少數糜爛化膿, 常致附近出現娶核腫痛。

三、鵝掌風相當於西醫的手癬。 男女老幼均可染病, 以成年人多見。 多數單側發病, 也可染及雙手。

以掌心或指縫水皰或掌部皮膚角化脫屑、水皰為皮損特點。 水皰散在或簇集, 不斷蔓延, 瘙癢難忍。 水皰破後乾枯, 疊起白皮, 中心向愈, 四周繼發皰疹。 並可延及手背、腕部, 若反復發作, 可致手掌皮膚肥厚, 枯槁乾裂, 疼痛, 屈伸不利, 宛如鵝掌。 病情遷延, 反復發作,

每於夏天起水皰, 病情加劇, 在冬天則枯裂疼痛加重。

四、腳濕氣相當於西醫的足癬。 多見於成人, 兒童少見。 發病季節性明顯, 夏秋病重, 冬春病減。

腳濕氣以皮下水皰、趾間浸漬糜爛、滲流滋水、角化過度、脫屑等為特徵。 臨床上可分為水皰型、糜爛型、脫屑型。 但常以一二種皮膚損害為主。

1、水皰型為成簇或分散的皮下水皰, 有瘙癢感, 數天后水皰吸收隱沒, 疊起白皮。

2、糜爛型多見於3、4趾縫間。 表現力趾間潮濕, 皮膚浸漬發白, 除去白皮, 基底呈鮮紅色, 劇烈瘙癢。 此型易併發感染。

3、脫屑型多見於足趾間及足底等處, 皮膚角化過度, 乾燥, 粗糙, 脫屑, 皸裂。 多見於老年患者。

五、圓癬相當於西醫的體癬。 發于陰股部位的稱為陰癬(股癬)。

主要見於青壯年及男性,

多夏季發病。 好發於面部、軀幹及四肢近端。 皮損呈圓形, 或多環形, 類似錢幣狀, 為邊界清楚、中心消退、外周擴張的斑塊。 四周可有針頭大小的紅色丘疹及水皰、鱗屑、結痂等。

陰癬為發生於胯間及陰部相連的皺褶處, 皮膚損害基本同圓癬, 向下可蔓延至陰囊, 向後可至臀間溝, 向上可至下腹部。 瘙癢明顯。

六、灰指甲相當於西醫的申真菌病。 初起甲床微癢, 繼之則指(趾)甲變色, 甲板高低不平, 失去光澤, 逐漸增厚, 或蛀空而殘缺不全或變脆, 常與甲床分離。 輕者只有1—2個指(趾)甲受損, 重者所有指(趾)甲皆受傳染, 一般無自覺症狀, 少數有輕度瘙癢。

七、紫白癜風相當於西醫的花斑癬。 俗稱汗斑。 常發於多汗體質的青壯年。

好發於頸項、肩胛、胸背,

尤其是多汗部位及四肢近心端。 皮損為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圓形或不規則的無炎症性斑塊, 為淡褐、灰褐至深褐色, 或輕度色素減退, 可有少量糠秕狀細鱗屑, 常融合成片狀, 有輕度癢感, 常夏發冬愈。

鑒別診斷

一、白屑風應與白禿瘡相鑒別。 多見於青年, 白色鱗屑堆疊, 脫髮而不斷發。

二、白疙當與白禿瘡相鑒別。 皮損為厚積的銀白色鱗屑性斑片, 頭髮呈束狀, 無斷發現象, 並有薄膜現象及篩狀出血。

三、手部濕瘡應與鵝掌風相鑒別。 皮損多形性, 邊界不清, 瘙癢顯著, 反復發作。

四、掌蹠角化病當與鵝掌風、腳濕氣脫屑相鑒別。 多自幼年即發病, 手掌及足底有對稱性的角化和皸裂, 無水皰等炎性反應。

五、白癜風應與紫白癜風相鑒別。

皮損為純白的色素脫失斑, 白斑中毛髮也白, 邊界清楚, 無癢痛, 也不傳染。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