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面遊風的病因與診斷

面遊風是一種因皮脂分泌過多所引起的慢性、亞急性炎症性皮膚病。 因其多發於面部, 表現為皮膚瘙癢、脫屑, 故稱之為面遊風。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面遊風》雲:“此證生於面上, 初發面目浮腫, 癢若蟲行, 肌膚乾燥, 時起白屑次後極癢, 抓破, 熱濕盛者津黃水, 風燥盛者津血水, 痛楚難堪。 由平素血燥, 過食辛辣厚味, 以致陽明胃經濕熱受風而成。 癢甚者, 宜服消風散;痛甚者, 宜服黃連消毒飲, 外抹摩風膏緩緩取效。 ”本病以皮膚鮮紅色或黃色斑片、表面覆以油膩性鱗屑或痂皮、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癢為臨床特徵。

多見於青壯年或嬰兒, 男性多於女性。 好發於皮脂腺較多的部位。 相當於西醫的脂溢性皮炎、皮脂溢出症。

病因病機

平素血燥之體, 複感風熱, 鬱久轉而化燥, 肌膚失去濡養;甚或風邪鬱久, 耗血傷陰, 血虛陰傷, 肌膚失於濡養則生風化燥。 兩者互為因果, 以致皮膚粗糙, 表現以乾燥型者為多。 或過食辛辣、肥甘、酒類, 以致脾胃運化失常, 生濕生熱, 濕熱蘊積肌膚而成, 表現以濕性皮損為主。

診斷

多發生在皮脂腺豐富的頭皮、臉面、眉弓、鼻唇溝、耳前後、腋窩等處。 並叮自頭皮開始, 向下蔓延, 嚴重者泛發全身。

皮損形態多樣, 有幹、濕兩個類型。 幹性者為大小不一的斑片, 基底微紅, 上覆以糠秕狀或油膩性鱗屑, 在頭皮部可堆集很厚, 梳發或搔抓時鱗屑易於脫落,

而白屑紛飛, 且毛髮乾枯, 伴有脫髮。 濕性者多皮脂腺分泌旺盛, 皮膚異常油膩, 多為紅斑、糜爛、流滋, 有油膩性的脫屑和結痂, 常有臭味, 在耳後和鼻部可有皸裂, 眉毛往往因搔抓折斷而稀疏, 嚴重者皮損泛發全身, 或為濕疹樣皮損。

自覺程度不同的瘙癢。 病程緩慢, 常有急性發作。

鑒別診斷

一、慢性濕瘡有一定好發部位, 無油膩性鱗屑及痂皮, 皮膚肥厚粗糙, 伴苔蘚樣變, 色素沉著。

二、白瘧皮損為紅色斑塊, 上覆以多層銀白色雲母狀鱗屑, 無油膩性, 刮去鱗屑有薄膜現象, 篩狀出血點, 頭髮粘連呈束狀, 無脫髮, 大多冬重夏輕。

三、白禿瘡多見於兒童, 有長短不齊的斷發, 發易撥脫, 發根部有白色鞘膜, 真菌檢查陽性。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