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候表現:乾咳無痰, 或痰少而粘, 不易咯出, 口渴, 咽幹, 喉癢, 聲音嘶啞, 午後潮熱或手足心熱, 盜汗, 舌紅, 苔少或見花剝苔, 脈細數。
病因病機:肺熱傷陰, 陰虛火旺, 故乾咳無痰, 咽幹, 聲音嘶啞。 陰虛則內熱, 故午後潮熱。 熱傷血絡, 故咳嗽痰中帶血。 舌紅, 脈細數, 為陰虛之象。
治則治法:滋陰潤肺。
處方:沙參麥冬東加減。
出處:《中醫兒科學》·第一章常見病證(篇)·第二節咳嗽(章)
原文:陰虛咳嗽症狀乾咳無痰, 或痰少而粘, 不易咯出, 口渴, 咽幹, 喉癢, 聲音嘶啞, 午後潮熱或手足心熱, 盜汗, 舌紅, 苔少或見花剝苔, 脈細數。 證候分析肺熱傷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