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口糜的辨證論治

辨治思路:口糜分虛實。 實證分兩端, 腐物厚而難除, 病損廣而疼痛者, 成人以膀胱濕熱居多, 小兒以心脾積熱常見;虛證多為陰虛火旺, 腐物少而微痛, 病損亦輕。 重在改善機體狀態, 局部治療不可少。

內治法

1、膀胱濕熱, 上泛齦口

臨床表現:口腔患處灼熱, 口有甜味或臭味。 微有發熱, 小便短赤。 舌苔黃膩, 脈滑數。

證候分析:濕熱薰蒸, 結聚齦口, 患處灼熱, 口有甜味或臭味;病屬實邪, 濕熱壅盛, 故微有發熱, 小便短赤。 全身及舌脈所見, 為膀胱濕熱證。

治法:清熱利濕, 化濁祛腐。

方藥:加味導赤散加減。 方中黃連、木通、淡竹葉、甘草清心瀉火;黃芩、金銀花、連翹、牛蒡子清熱解毒;生地黃、玄參養陰清熱;桔梗、薄荷載藥上行,

直達病所。 若熱毒不盛而濕濁盛, 小便短少, 苔滑膩, 可用五苓散加減。

2、心脾積熱, 上炎齦口

臨床表現:口腔患處灼熱疼痛。 輕微發熱, 口乾渴, 心中煩熱, 大便秘結, 小便短赤。 舌脈:舌質紅, 苔黃, 脈數。

證候分析:心脾積熱上攻齦口, 故見口乾渴, 心中煩熱, 大便秘結, 及患處灼熱疼痛。 全身及舌脈所見為心脾積熱證。

治法:清心瀉脾, 解毒消腫。

方藥:導赤散合涼膈散加減。 方中以黃芩、梔子苦寒泄降, 清瀉胸膈邪熱, 連翹、薄荷辛涼輕清, 清散心胸邪熱;大黃、芒硝瀉火通便, 引邪熱下行;生地涼血滋陰以制心火;木通上清心經之火, 下導小腸之熱, 竹葉甘淡,

清心除煩, 導心火下行;甘草、蜂蜜清熱潤燥, 調和諸藥。

3、陰虛火旺, 上炎齦口

臨床表現:患處無疼痛或輕微疼痛, 或無明顯自覺症狀。 口舌乾燥, 饑不欲食, 大便幹結, 小便短少。 舌紅少津, 脈細數。

證候分析:胃陰不足, 齦口失養, 虛火灼損, 故見口舌乾燥, 饑不欲食, 大便幹結, 小便短少;病屬正虛不足, 故患處無疼痛或輕微疼痛。 全身及舌脈所見為胃陰不足證。

治法:滋陰養胃, 清熱生津。

方藥:益胃東加減。 方中沙參、麥冬、玉竹、生地黃養陰清熱生津, 冰糖養胃和中。 大便燥結者, 酌加白蜜沖服以潤燥通便。 若糜爛延及咽喉, 日輕夜重, 多為陰傷邪盛證, 宜用少陰甘桔湯。 方中黃芩清熱解毒;玄參、桔梗、甘草養陰清熱利咽;川芎、陳皮行氣活血;柴胡、羌活、蔥白祛風除濕;升麻解毒,

引藥上行。 酌加馬勃、黃連、天葵子以助解毒燥濕, 利咽止痛之效。 若見口幹少津, 納差瀉泄, 倦怠, 多屬脾虛濕熱證, 治宜健脾益氣, 化濁利口。 用連理湯, 即理中東加黃連。 若見倦怠乏力, 納差, 食欲差, 肢涼畏寒, 小便清, 大便稀或泄瀉, 多屬陽虛不足, 治宜健脾益氣, 溫中散寒。 用附子理中湯。

外治法

1、含潄法:漱口方煎水漱口, 以清潔口腔, 並以消毒紗布蘸藥汁將白腐物拭去。

2、噙含法:冰硼散、青吹口散之類撒患處, 每日5~6次。

針灸治療

取地倉、合穀, 留針15分鐘, 每日或間日1次。 連續幾次。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