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喉癰的病因與臨床表現

喉癰, 病名。 系指咽喉各部發生之癰瘍。 見《諸病源候論》卷三十。 根據癰發生部位之不同, 又可分為喉關癰、裡喉癰、夾喉癰、上齶癰、頜下癰、舌喉癰、外喉癰等。 其病因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是六府不和, 氣血不調, 肺胃熱蘊, 風熱痰火之氣上沖咽喉;二是過食辛辣醇酒厚味;三是七情鬱結。 喉癰的主要症狀是咽喉腫起、疼痛甚劇、焮紅漫腫、吞咽呼吸受累等。 治療時總的原則是散表清熱、解毒消腫, 用銀翹散、清咽利膈散、仙方活命飲等加減, 也可外吹冰硼散。 膿成時要刺破排膿, 也可經常用銀花、薄荷等煎水漱口。

病因

喉癰多由於肺脾胃素有積熱, 又感受風熱邪毒, 外邪引動肺胃積熱, 內外熱毒搏結, 上蒸於咽喉, 致氣血凝滯, 熱毒壅聚作腫, 熱灼血肉, 以致腐敗成癰。 另外若咽喉局部受損, 如骨須刺傷咽喉肌膜, 或鄰近部位的病變影響, 也可誘發本病。 其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臨床表現

咽喉疼痛逐漸增劇, 吞咽、語言困難, 咽喉紅腫, 局部逐漸高突為喉癰的共同症狀, 但因癰腫所在部位不同, 臨床症狀有所差異, 茲分述於下:

1、喉關癰

初起症狀與風熱乳蛾同, 繼而加重, 疼痛偏於一側, 吞咽困難, 口涎外溢, 語言含糊, 張口困難, 湯水易從鼻中流出。 檢查時見癰腫位於一側, 該側喉核、喉關明顯紅腫突出, 尤以喉核前上方為甚,

喉核被推向後下方, 懸雍垂亦紅腫被推向對側。 患側下頜角有痰核、壓痛。 本病如不能早期消散, 五六日可成膿。

2、裡喉癰

多發生于小兒, 起病急, 疼痛劇烈, 語言帶鼻音, 頸項強直, 吞咽困難, 甚者癰腫阻塞氣道, 出現痰鳴氣急, 嗆咳, 呼吸困難。 更甚者可發生窒息危證。 檢查見喉底的一側, 紅腫突起, 患側咽壁也紅腫, 頸部常有痰核。 本病如不早期消散, 三四日即可成膿。

3、頜下癰

咽部及頸部疼痛甚劇, 吞咽困難, 牙關緊, 張口難。 檢查患側下頜部腫脹壓痛, 喉核及該側咽壁被推向咽腔中央, 喉核無紅腫, 懸雍垂多呈水腫, 頸項腫脹有痰核。

4、上齶癰

咽痛、飲食、語言均感困難, 病人每取仰頭姿勢。 檢查見癰生於上齶部, 患處紅腫, 腫甚者如半個核桃,

懸於上齶, 下垂抵舌, 膿熟潰破時往往從鼻孔流出膿血。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