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指晶珠混濁, 視力緩降, 漸至失明的慢性眼病。 因最終在瞳神之中出現圓形銀白色或棕褐色的翳障, 故《秘傳眼科龍木論》稱之為圓翳內障。 本病多見於老年人。 常兩眼發病, 但有先後發生或輕重程度不同之別。 歷代眼科文獻所載與本病類同者計十餘種之多, 如浮翳、沉翳、滑翳、棗花翳、黃心白翳、如銀內障等。 其名雖異, 實則均為晶珠混濁, 只是病變之階段、程度、部位、顏色有所差別而已。 本病翳定障老時, 經手術治療可以恢復一定視力。 相當於西醫學之老年性白內障。
病因病機
多睱年老體衰, 肝腎兩虧,
診斷依據
一、年齡在50歲以上, 視力漸降。
二、眼不紅不痛, 瞳神展縮如常。
三、晶珠不同形態、程度的混濁, 甚至晶珠全混;雙眼先後或同時發病, 發展緩慢。
老年性白內障一般分為四期。
1、初發期:周邊部可見楔狀混濁, 逐漸向中央發展。
2、膨脹期:晶珠混濁加重, 脹滿, 前房變淺。
3、成熟期:晶珠全部混濁, 黃仁投影陰性, 前房恢復正常。
4、過熟期:晶珠皮質混濁呈液化狀乳白色, 核下沉, 前房加深。
老年性核性白內障混濁從核開始, 呈棕色混濁, 向周圍發展, 早期即明顯影響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