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重度痤瘡頑固疾 巧用經方見效奇

謝某, 男, 16歲, 於 2015年11月21日初診。 患者患有面頸部重度痤瘡4年餘, 經用中、西醫治療效果不明顯。 患者體型偏瘦, 面頸部散在痤瘡, 最大約5×5毫米, 痤瘡部位皮膚發紅, 局部可見膿皰, 伴有疼痛, 納穀佳, 寐可, 小便調, 大便1天1~2次, 質地時幹時稀, 舌淡紅苔薄黃, 脈微滑。

辨證:三陽合病。

處方:小柴胡湯合清胃散加減。 柴胡20克, 黃芩30克, 桂枝5克, 赤芍15克, 黃連12克, 石膏 30克, 升麻30克, 夏枯草30克, 紫花地丁30克, 皂角刺10克, 白花蛇舌草30克, 茯苓15克, 丹參30克, 防風20克, 辛夷10克, 千里光15克, 14劑, 每日1劑, 水煎300毫升, 分3次飯後溫服, 忌辛辣飲食。

二診(2015年12月5日):面部膿皰較前減少,

餘症如前, 舌淡紅苔白微膩, 脈微滑, 於一診處方中加入桃仁10克, 繼服14劑。 煎服法同上。

三診(2015年12月19日):面頸部痤瘡較前減少, 最大處的痤瘡減小為2×1.5毫米, 皮膚較前轉淡, 膿皰消失, 疼痛感也較前減輕, 大便調, 舌淡紅苔白微膩, 脈滑。 藥已中的, 效不更方, 但結合舌脈來看, 患者目前體內濕偏重, 故于二診方中加入薏苡仁20克, 服14劑。 煎服法同上。 2016年5月20日隨訪, 症狀大為改善。

按:患者面頸部痤瘡並伴有膿皰當屬於西醫重度痤瘡。 處方依據《傷寒論》第219條中“三陽合病……面垢……”的描述。 患者目前的痤瘡以面部為主, 且三陽經脈之氣皆上承於面, 痤瘡部位皮膚發紅, 局部可見膿皰, 舌淡紅苔薄黃, 脈微滑。 宗《傷寒論》辨證為三陽合病, 選用小柴胡湯合清胃散加減。

《湯頭歌訣》載:“清胃散用升麻連, 當歸生地丹皮全, 或加石膏清胃熱。 ”加入石膏既暗合《湯頭歌訣》之旨, 又暗合白虎湯之意;加入少量桂枝通絡, 加赤芍入血分以涼血活血, 加夏枯草散結消瘡、皂角刺消腫排膿、紫花地丁清熱涼血消腫、千里光清熱消瘡、丹參涼血消癰;宗《喉科家訓》把主治頭面風熱或頰項痰毒、風熱牙痛的牛蒡解肌湯中的夏枯草換做防風, 故加入防風、辛夷以升散面部游離之伏火;最巧妙之處在于方中加入清熱解毒利濕的白花蛇舌草、健脾利濕的茯苓以健脾利濕, 一是防藥物敗胃, 二是給邪氣以出路。

二診:患者服藥14劑後, 藥已見效, 考慮患者久病存瘀, 故加入桃仁以祛瘀。 三診:患者服藥28劑後,

痤瘡範圍及大小均較前明顯縮小, 膿皰消失, 藥已中的, 但結合當前舌脈來看, 患者濕象漸顯, 故加入薏苡仁20克以加強祛濕之力。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