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是一場代價不菲的消費——你可以不花分文, 但卻不能不支付青春、夢想以及儲備多年的內力和純情;末了, 還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件“商品”。 這樣的消費次數多了, 問題可能就來了。
N次戀愛後遺症
愛情是美好的, 像陽光燦爛, 也像花瓣紛飛;戀愛的感覺更加美好, 像用一朵花開的時間完成一場輪回;那麼, 多次戀愛好不好呢?沒有標準答案, 關鍵要看久經沙場的心靈是否健康依然。
健康狀況診斷:以下四種症狀, 如果具備其一, 就請在再次戀愛之前, 先做一做心理諮詢。
症狀一:味覺失真——愛情像甘蔗,
費爾, 人如其名, 是個有些男孩氣的“大女子”。 見過她的人很少說她漂亮的, 大家的一致評價是“費爾非常帥”。 帥氣的費爾不論在哪裡, 都會很快成為最受歡迎的人, 原因主要在於她開朗、大氣、富於愛心以及智慧超群。 因為人緣好, 所以她的生活裡基本不缺愛情——不是男性主動向她靠攏, 就是有人拉她去相親, 反正所有的人都覺得像她這樣出色的人若是閒置著便是一種浪費。 費爾自己也不拒絕, 感覺對路她就願意嘗試相處, 感覺不對了就結束。 學經濟的她覺得投資愛情就像投資股票, 應該有充分的風險意識, 也應該接受一定限度內的益損盈虧。 帶著這樣理性的“投資”觀念, 費爾一口氣“炒”了3段愛情, 然後開始發現:愛情原來是越炒越沒勁——經驗越積越多,
心理分析:把愛情當作一種投資, 希望能夠收放自如, 實在是對人類理性的絕對依賴所致。 但事實上, 幫助人們達至幸福彼岸的, 除了理性之舟以外, 更多還得仰靠於感性的海水。 認清這一點, 我們才能比較好地進行多次戀愛之後的感覺統合:即使幾番“出海”已經使我們熟諳理性的駕馭技術了, 我們仍然可以在感性的波浪中體會每時每刻都不相同的愛情韻味。
建議處方:
1.用2斤友誼調製溫開水一壺, 在品嘗下一段“愛情甘蔗”之前, 以水“漱口”, 濾去口中殘存的味道。
2.以真誠為藥引, 配糊塗3錢, 溫柔2分, 文火煎熬, 早晚服用。
療程:3-6個月為一個療程。
症狀二:視覺失真——情人總是老的好。
軍是小歐的第五任男友, 與前面四位比, 他英俊瀟灑、成熟可靠, 而且事業有成、收入頗豐, 對小歐更是體貼得無話可說, 所以一向心高氣傲的小歐終於決定“委身下嫁”了。 結婚半年以來, 每天早晨總是軍先起來, 熱好牛奶煎好蛋,
心理分析:愛情有很多類型,
建議處方:
1.每日早起, 做造句練習:“我今天為他做……。 ”省略號代表一件事, 可大可小, 形式不拘。 實踐造句內容。
2.每晚睡前, 做造句練習:“我感謝他為我……。 ”省略號同上。
3.每週一次, 列舉自己身上的優缺點。 列舉對方身上的優缺點。 列舉自己歷次戀愛的結束原因。牢記。
療程:1個月為一個療程。
症狀三:懷疑一切,打倒一切。
從小到大,亞非一直想做一個專情的女孩,談一場不離不棄的戀愛。可是命運仿佛偏偏跟她作對似的,給了她可以專情的心,卻不給她可以專情的人——她的第一任男友背叛了她,跟她最要好的朋友好了;第二任男友說“性格不合”,另謀高就去了;第三任……沒有第三任,如今的亞非一提到感情就患得患失,就算有人為她愛得死去活來,她也不願動心了。身邊不是沒有人追,可是無論他們做什麼,她看著都覺得彆扭,覺得不過是一場遊戲而已。相比之下,亞非的父母反倒比她看得開,勸她說一次兩次不算什麼,戀愛嘛,不就是拿來“談”的麼?可是亞非不這麼想。她決心要麼封閉自己,要麼就隨便找個人來,讓她也主動拋棄一回。
心理分析:亞非對待戀愛關係的態度讓人想起心理學上說的“共生”——嬰兒出生2周以後,需要一段與母親完全一體的存在過程,這個過程中,嬰兒不是以獨立的個體存在的,而是極度依賴母親的,所以不能忍受這種共生關係的消失或是母親的離去。同樣,愛情關係也有可能出現“共生”式的依賴—— 一方主動結束愛情關係,另一方則因為愛情的消失而感覺自身的懦弱、微小甚至不存在,繼而懷疑一切。這種關係其實是病態的,因為它停留在孩童階段;同樣,這種關係的結束之所以會讓亞非懷疑一切,是因為她的不自信。因為不自信,所以不能信別人,也不能相信愛情,所以多次戀愛對於她來講,傷害多過浪漫。
建議處方:
1.自我剖析:找尋自己不自信的原因,比如童年時代與父母的關係,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人。克服不自信。學習建立人我之間的心理疆域——他是他,你是你,愛情是愛情。
2.變換角度:找尋前幾次戀愛經歷中的積極因素,重新看待它們的結束。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良好的愛情關係可以坦然建立,自然也可以坦然解體。
3.改善“食欲”:誰都知道不必因噎廢食,大不了下次吃它的時候嚼得再細一點唄。
療程:6-8個月。
症狀四:EASY COME,EASY GO.愛情氾濫成災,卻又滴水不留。
米蘭說不清自己談過多少次戀愛了。她喜歡戀上不同人的感覺,也喜歡被不同的人戀。隨著年歲增長,感情的發生和結束似乎越來越容易、越來越頻繁起來。“只要我願意,畫一顆種子也能長成愛情,”米蘭愛用輕蔑的口氣說,“同樣,只要我願意,再巨大的感情樹我也能連根拔起!不就那麼回事嘛!”說得瀟灑,其實,米蘭心裡並沒那麼輕鬆。有的時候,明明不喜歡對方,卻很快就走得異乎尋常的近;有時,明明渴望能與對方長相廝守,卻偏偏要在關鍵時刻放棄。眼看30歲了,米蘭開始覺得一絲絲的恐慌,難道真的要一輩子遊戲人生了麼?
心理分析:戀愛是一場心與心的運動,發動起來總是需要一些元氣。太過隨意,其實是在愛情國度中自我放逐。這類看似瀟灑的“流放者”的潛意識裡,其實存在某些自責自罪的念頭,比如認為某一段感情的結束是自己的錯,認為自己不夠堅定、不夠成熟、不夠忠誠,所以“活該”不能穩定地去愛。同時,這些念頭又容易讓他們產生過強的自我保護欲,覺得與其執著於一份感情而受傷,倒不如自始至終採取放縱的態度。此外,內心的焦慮和不安全感也是造成愛得越多越沒有愛、越不會愛的重要原因。
建議處方:
1.學習愛自己:消除不必要的自我譴責,一個人只有懂得接納自己、愛自己,才能去接納別人、愛別人。
2.學習愛別人:先學習“不愛”——人際距離有遠近多種,維持某種關係,不一定每次都要拉得很近;在很近的距離中,也不一定就非得消滅自我。保持彼此心靈的自由度至關重要。
3.學習戀愛:戀愛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是尋求愛和增加愛的手段,也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它是技術,更是藝術。
療程:1天乃至一生。
結束語:
其實,對於熱愛生活的我們來說,戀愛幾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減輕一次次戀愛產生的副作用,以及如何將“後遺症”變成愛情的饋贈,如何讓這些饋贈使我們成熟——唯有如此,我們才可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列舉自己歷次戀愛的結束原因。牢記。療程:1個月為一個療程。
症狀三:懷疑一切,打倒一切。
從小到大,亞非一直想做一個專情的女孩,談一場不離不棄的戀愛。可是命運仿佛偏偏跟她作對似的,給了她可以專情的心,卻不給她可以專情的人——她的第一任男友背叛了她,跟她最要好的朋友好了;第二任男友說“性格不合”,另謀高就去了;第三任……沒有第三任,如今的亞非一提到感情就患得患失,就算有人為她愛得死去活來,她也不願動心了。身邊不是沒有人追,可是無論他們做什麼,她看著都覺得彆扭,覺得不過是一場遊戲而已。相比之下,亞非的父母反倒比她看得開,勸她說一次兩次不算什麼,戀愛嘛,不就是拿來“談”的麼?可是亞非不這麼想。她決心要麼封閉自己,要麼就隨便找個人來,讓她也主動拋棄一回。
心理分析:亞非對待戀愛關係的態度讓人想起心理學上說的“共生”——嬰兒出生2周以後,需要一段與母親完全一體的存在過程,這個過程中,嬰兒不是以獨立的個體存在的,而是極度依賴母親的,所以不能忍受這種共生關係的消失或是母親的離去。同樣,愛情關係也有可能出現“共生”式的依賴—— 一方主動結束愛情關係,另一方則因為愛情的消失而感覺自身的懦弱、微小甚至不存在,繼而懷疑一切。這種關係其實是病態的,因為它停留在孩童階段;同樣,這種關係的結束之所以會讓亞非懷疑一切,是因為她的不自信。因為不自信,所以不能信別人,也不能相信愛情,所以多次戀愛對於她來講,傷害多過浪漫。
建議處方:
1.自我剖析:找尋自己不自信的原因,比如童年時代與父母的關係,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人。克服不自信。學習建立人我之間的心理疆域——他是他,你是你,愛情是愛情。
2.變換角度:找尋前幾次戀愛經歷中的積極因素,重新看待它們的結束。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良好的愛情關係可以坦然建立,自然也可以坦然解體。
3.改善“食欲”:誰都知道不必因噎廢食,大不了下次吃它的時候嚼得再細一點唄。
療程:6-8個月。
症狀四:EASY COME,EASY GO.愛情氾濫成災,卻又滴水不留。
米蘭說不清自己談過多少次戀愛了。她喜歡戀上不同人的感覺,也喜歡被不同的人戀。隨著年歲增長,感情的發生和結束似乎越來越容易、越來越頻繁起來。“只要我願意,畫一顆種子也能長成愛情,”米蘭愛用輕蔑的口氣說,“同樣,只要我願意,再巨大的感情樹我也能連根拔起!不就那麼回事嘛!”說得瀟灑,其實,米蘭心裡並沒那麼輕鬆。有的時候,明明不喜歡對方,卻很快就走得異乎尋常的近;有時,明明渴望能與對方長相廝守,卻偏偏要在關鍵時刻放棄。眼看30歲了,米蘭開始覺得一絲絲的恐慌,難道真的要一輩子遊戲人生了麼?
心理分析:戀愛是一場心與心的運動,發動起來總是需要一些元氣。太過隨意,其實是在愛情國度中自我放逐。這類看似瀟灑的“流放者”的潛意識裡,其實存在某些自責自罪的念頭,比如認為某一段感情的結束是自己的錯,認為自己不夠堅定、不夠成熟、不夠忠誠,所以“活該”不能穩定地去愛。同時,這些念頭又容易讓他們產生過強的自我保護欲,覺得與其執著於一份感情而受傷,倒不如自始至終採取放縱的態度。此外,內心的焦慮和不安全感也是造成愛得越多越沒有愛、越不會愛的重要原因。
建議處方:
1.學習愛自己:消除不必要的自我譴責,一個人只有懂得接納自己、愛自己,才能去接納別人、愛別人。
2.學習愛別人:先學習“不愛”——人際距離有遠近多種,維持某種關係,不一定每次都要拉得很近;在很近的距離中,也不一定就非得消滅自我。保持彼此心靈的自由度至關重要。
3.學習戀愛:戀愛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是尋求愛和增加愛的手段,也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它是技術,更是藝術。
療程:1天乃至一生。
結束語:
其實,對於熱愛生活的我們來說,戀愛幾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減輕一次次戀愛產生的副作用,以及如何將“後遺症”變成愛情的饋贈,如何讓這些饋贈使我們成熟——唯有如此,我們才可能找到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