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蛔蟲病臨床表現的介紹

蛔蟲病,病名。 九蟲病之一。 蛔, 古稱蚘、蛟蛕;蛔蟲病又稱蚘蟲病、心蟲病。 是最常見的寄生蟲病, 多見於小兒。 以雜食生冷或不潔之瓜果菜蔬、肥甘飲食所致。 《諸病源候論·蚘蟲候》:“蚘蟲者, 長一尺, 亦有長五六寸。 或因府髒虛弱而動, 或因食甘肥而動。 其發動、則腹中痛, 發作腫聚, 去來上下, 痛有休息, 亦攻心痛, 口喜吐涎及吐清水。 貫傷心者則死。 ”

蛔蟲病的臨床表現

⒈ 幼蟲移行症

見於短期內生食了含有大量受精蛔蟲卵的蔬菜、瓜果者。 潛伏期7—9日。 出現低熱、乏力, 少數伴蕁麻疹或皮疹。 咽部異物感, 陣咳, 常呈哮喘樣發作,

痰少, 偶爾痰中帶血絲, 胸部聞及幹羅音。 胸片雙側肺門陰影增深, 肺紋理增多, 點、片狀或絮狀浸潤陰影, 於1—2周消失。 痰液檢查可有嗜酸性粒細胞與夏科—萊登晶體, 偶發現幼蟲, 病程持續7—10日, 逐漸緩解。

⒉ 腸蛔蟲病

絕大多數病例無任何症狀。 兒童常有腹痛, 為臍周不定時反復腹痛, 無壓痛及腹肌緊張, 伴食欲減退、噁心、腹瀉或便秘, 大便中排出蛔蟲。 兒童有時有驚厥、夜驚、磨牙、異食癖。

蛔蟲生活在人的小腸裡面, 由於蟲體活動刺激腸壁, 小兒經常發生腹痛, 多在臍周, 疼痛不定時, 疼時喜歡揉按。 由於很多蟲子在腸道內與小兒爭奪營養, 小兒營養就不足了, 從而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 可以導致營養不良和貧血。 由於蛔蟲的毒素和代謝產物的影響,

患兒食欲不振, 個別孩子發生偏食或異食, 患兒喜歡吃煤渣、牆灰等非食用物。 有的孩子出現低熱、易怒、磨牙、易驚。 幼蟲移行的時候, 可出現咳嗽、胸痛、哮喘、呼吸困難、體溫升高、皮膚瘙癢、血液中嗜酸性白細胞增多等過敏現象。 腸道中的成蟲可引起蛔蟲性腸梗阻、膽道蛔蟲症、蛔蟲性闌尾炎、蛔蟲性腹膜炎等合併症。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