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急性淋巴管炎的治療

針灸治療急性淋巴管炎, 古籍早有記載。 現代報導自六十年代{1]後大量出現, 在治療上, 採用針剌、艾灸、郤穴刺血及電針圍刺等法, 其中, 大部分治法都受到傳統方法不同程度的影響, 但有較大發展。 同時, 使療效不斷提高。 目前, 針灸治療本病的痊癒率在95%以上, 且大多在四、五天獲愈。

▲刺灸法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紅絲附近或兩旁的經穴3~5處。

配穴:紅絲所過或所屬經脈的郤穴。

阿是穴位置:系紅絲之頭部和根部二處。

(二)治法

僅取主穴, 如效果不明顯可加用或改用配穴。 主穴刺灸:先在經穴針刺, 得氣後作中強刺激撚轉提插,

留針;繼在阿是穴施灸, 用點燃的艾卷, 從紅絲的頂頭部向根部緩慢移動, 灸火離皮膚3釐米左右, 以患者感熱而舒適為度, 約灸15~20分鐘, 待原來較細的紅線灸成一寬而紅的帶, 隨即起針停灸。 配穴刺法:在選定郤穴之兩端各1寸處, 用左手拇、食指按壓, 使靜脈怒張, 右手持三棱針對准穴位速刺入2~3毫米, 立即出針。 如此反覆左右上下點刺四、五下, 呈梅花形, 針點距離1~2毫米, 血出如珠即可。 刺入手法應輕捷, 不宜過深。 如血出不暢, 可稍作擠壓。 術後用碘酒消毒後, 用紗布包敷。 每日1次。 如症情緩解, 針刺或刺血穴點數可減少。

(三)療效評價

上法共治療139例, 總有效率達97.1%, 其中1次治癒者109例(78.4%)[2, 3]。

▲刺血

(一)取穴

主穴:井穴 。

配穴:阿是穴, 合穀。

阿是穴:指紅線。

(二)治法

先確定井穴, 系指紅線所循或所過經線之井穴。 消毒後, 用三棱針點刺, 使之出血。 出血不暢者, 應作擠壓。 然後, 取阿是穴, 從紅線起點到止點, 每隔1~2釐米點刺1針, 放血少量;亦可用28號毫針刺;第1針刺在紅線盡頭處, 隔2~3釐米刺1針, 共刺數針。 單數針, 疾進疾出, 搖大針孔, 放出少量血;雙數針可留針至症狀緩解。 如伴頭痛、發熱, 針合穀, 留針15分鐘。 每日1次, 不計療程。 另可配合草河車60克, 水煎2次分服。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114例, 其中15例配合服草河車。 結果全部治癒。 最短1天, 最長5天獲愈。

▲火針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此指原發病灶。

(二)治法

找准原發病灶後, 將針在酒精燈上燒紅, 對準病灶快速刺入, 深約0.3~0.5毫米, 待患者疼痛時針已拔出。

一般腫勢不大、範圍較小的病灶, 1次刺3~5針;腫勢較大者, 可刺腫塊周圍, 每處只刺1針, 不超過5針。 對紅線粗硬、壓痛明顯者, 可在紅線上截刺, 每處只刺1針, 不超過3針。 要求針刺使病人痛者不痛、癢者不癢痛為度。 刺後局部酒精消毒, 敷上黃連軟膏, 外蓋無菌敷料, 膠布固定。

(三)療效評價

共治18例, 均1次獲愈。

▲體針

(一)取穴

主穴:新奇、阿是穴。

配穴:靈台、大椎。

新奇穴位置:紅線頂端1釐米處。

 阿是穴位置:此指紅線頂端。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 每次取1穴;效不顯時加配穴。 新奇穴行常規消毒後, 用30~32號2~3寸不銹鋼毫針, 與皮膚成30度角刺入, 待針尖通過皮膚後, 即將針體放平, 貼著皮膚表面, 沿皮膚下循直線向“紅線”頂端方向進針。 進針要慢, 要無酸、麻、脹、痛等得氣感,

否則表示針刺較深, 應重新將針尖退至皮下更表淺地刺入。 待至“紅線”頂端離“紅線”1~2毫米處撚針, 留針5~15分鐘。 其間, 行針數次, 觀察紅線消失情況, 經撚轉及留針2~3次後, 待紅線消失到1.5~2.5釐米長時, 取針。 阿是穴, 用1寸毫針剌1針, 針尖向下, 然後沿紅線正中每隔2寸向下針剌一針, 直到病灶。 進針深度0·5~1寸, 留針30分鐘。 配穴用28號毫針行瀉法, 提插撚轉2分鐘後, 取針。 每日1~2次, 不計療程, 以愈為期。

(三)療效評價

共治66例, 痊癒64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7.0%[4, 5, 9]。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