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瘀積發黃型小兒黃疸

證候表現:面目、皮膚發黃, 顏色較深而晦暗無華, 日漸加重, 右脅下痞塊, 納呆, 食後易吐, 大便溏薄或灰白色, 小便黃短, 舌紫黯, 有瘀斑瘀點, 苔黃或白。

病因病機:濕瘀交阻, 肝膽疏泄失常, 膽汁流溢肌膚, 故面目、皮膚深黃而晦暗, 大便灰白。 血滯瘀阻, 故右脅下痞塊。 氣機鬱滯, 脾失運化, 胃失和降, 故腹部脹滿, 神疲納呆, 食後易吐。 舌有瘀點瘀斑, 為瘀積之象。

治則治法:化瘀消積。

處方:血府逐瘀東加減。

出處:《中醫兒科學》·第三章初生兒病證(篇)·第一節胎黃(章)

原文:瘀積發黃症狀面目、皮膚發黃, 顏色較深而晦暗無華,

日漸加重, 右脅下痞塊, 納呆, 食後易吐, 大便溏薄或灰白色, 小便黃短, 舌紫黯, 有瘀斑瘀點, 苔黃或白。 證候分析濕瘀交阻, 肝膽疏泄失常, 膽汁流溢肌膚, 故面目、皮膚深黃而晦暗, 大便灰白。 血滯瘀阻, 故右脅下痞塊。 氣機鬱滯, 脾失運化, 胃失和降, 故腹部脹滿, 神疲納呆, 食後易吐。 舌有瘀點瘀斑, 為瘀積之象。 治法化瘀消積。 方藥血府逐瘀東加減。 本方活血行瘀, 調理氣機。 小便短黃, 大便秘結者, 加山梔、茵陳、大黃通腑利濕;大便溏薄者, 加黨參、白術、茯苓、山藥健脾止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